据有关报道,6月6日至7日北京举行了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对话中中国和美国官员就美联储决策过程到南海争议等事情进入深入交流和探讨。但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仍是其中最重要的议题。 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JackLew)在周一(6月6日)的发言中称这个问题为“扭曲”和“破坏”,他认为中国削减产能对于全球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因为,为了保持中国的GDP增长和公民就业,中国的一些工厂已经在生产出更多的钢铁、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商品,并且超出了世界的期望和需要。 广泛罢工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给中国地方官员在保持工厂持续经营方面施加了压力,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已经承诺削减产能,并精简数百万劳动力。这些工厂(削减产能的工厂)大部分是国有的,这意味着它们是由政府补贴的,做的决策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这意味着这些中国制造商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从而比民营企业更容易维持工厂运营。衡量商品批发价格的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第50个月下跌。 随着低价的中国产品充斥市场——没有什么行业比钢铁行业更加明显,这给中国以外的一些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净效应,它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和关闭工厂。 中国钢铁行业起飞 在1990-2014年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在基建大规模展开、城镇化加速的同时,钢铁需求也与日俱增。由此,粗钢产量飙涨了12倍以上。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量约半壁江山。从下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值得注意的地方恰好在于中国钢铁产量与国际份额的增长趋势几乎相同,即使是产量在2015年出现三十五年以来的首次下滑,其国际份额也依然出现增长。 中国的钢铁是如此廉价,以至于出售的价格要低于生产成本。在第四季度,美国的钢铁价格暴跌了39%。即使在产能过剩和价格下降的担忧之下,中国的钢铁产量仍在3月份触及纪录高位。 与此同时,墨西哥和英国的钢铁厂解雇了数千名工人,而德国钢铁工人游行抗议中国的倾销。美国钢铁产业解雇了25%的工人。 为了应对最近由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施加的高额关税,中国承诺“继续对钢铁出口实施退税政策”,这在本质上是给这个国内钢铁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政府补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