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循环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6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嘉宾们围绕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创新、制度与机制创新、技术与模式创新等主题,进入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近10年来,我国循环经济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稳定扩大就业、促进绿色转型和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论坛的主题“创新引领循环经济发展”既符合中央的要求,又切合现实需要,同时着眼于长远发展。应该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还是属于粗放型的,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的12.9%,但是消耗了全球21.5%的能量、49.5的钢、49%的铜、60%的水泥。高消耗带来高污染,我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曹妃甸为例,首钢建设了一个可循环的钢铁厂,使钢厂从污染大户转变为一个循环经济平台,具备了三大功能。第一是优质钢的生产平台。第二是高销量的资源转化平台。各种固体废弃物、粉尘实现近零排放,综合能耗降到了618千克/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第三是实现发电完全自给。他们通过回收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余热进行发电,完全满足了一个年产960多万吨钢铁的钢厂用电需求,自供电率达到94.1%。同时,他们利用发电的余热蒸汽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日产淡水100万吨,每年可节约地表水资源2400万吨。他们的炉渣利用率是100%,废铁粉尘利用率达到100%,含铁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1.7%。
目前我国的资源现状是:一方面对外依存度高,比如原油、铁矿石和铜分别对外依存度是56.4%、66%和71%,资源面临安全挑战;另一方面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太低,在城市矿山中隐藏着丰富的资源,在每吨废旧线路板和手机中分别含有大约200克和300克的黄金,而自然的金矿里面,每吨矿只有5克黄金。目前全球每年废电脑提炼黄金的总量,已经超过了从矿山开采中来提炼的黄金。所以高效开采城市矿山要依靠技术创新,要推行循环经济的概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