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方向、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要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道路,用尽可能低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日前召开的2016中国循环经济论坛上,笔者采访了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副司长吕文斌。
笔者: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请您谈一谈我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如何?
高云虎:工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工业化进程,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进程,成为引领发展的制造强国;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工业发展仍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015年,我国能源消耗达到43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9%,大宗资源消耗量占90%以上。与此同时,工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如何摆脱这种增长模式,加快实现工业的绿色发展,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没有工业的绿色发展,就没有全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的绿色发展直接影响现阶段生态文明的成效,工业要主动适应生态,大幅提高制造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生态文明的和谐共处。
吕文斌:今年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将绿色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我们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绿色循环低碳要求贯穿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在高效循环利用资源、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加快发展的互动双赢,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