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该如何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阶段性目标,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在近日举办的2016全国有色金属采选冶实用技术与装备大会上,笔者采访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康义。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行业的“元老”,康义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有色工业该如何发展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眼光。
笔者:有色金属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新世纪以来发展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
康义: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前11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时期。2013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和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明显,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正在迈向中高端水平。
1949年~2015年,我国的铜、铝、铅、锌、镍、锡、锑、镁、钛等9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累计达47781万吨,而仅2001年~2015年就达到39535万吨,占比高达82.7%。2000年,上述9种有色金属产量只有784万吨,到2015年达到5090万吨。200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为2183亿元、175亿元、143亿元、170亿元和66亿元,而2015年则分别达到52473亿元、6719亿元、1307亿元、2732亿元、1510亿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5%、30.0%、19.7%、22.8%和26.2%。
笔者: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呈现哪些特点?
康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呈现出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发展速度由前10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5156万吨,同比增长7.2%。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但投资结构优化。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718.8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采选业1182.2亿元,下降0.4%;冶炼业1804.7亿元,下降5.8%;加工业3732.9亿元,下降2.0%。民间投资5153.7亿元,同比下降5.3%。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