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到目前为止,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为期一个月的现场督察阶段已经结束。从7月中旬开始,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8省区。目前,已有百余人因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被刑事拘留,8省区罚款总额或可过亿元,一批重污染企业已被关停。 据有关报道道,一批关乎日常生活的环境问题,在督察中得到立改: 大气污染,不容继续。在江西,景德镇市一家国有焦化煤气厂,因违规排放废气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经调查核实,包括总经理在内的6人被问责,甚至有车间主任直接被免职,并启动按日计罚处罚措施。 水污染,彻查源头。在广西,连续18年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贵港市港南区南风化肥厂通过暗管偷排生产废水。经群众举报查证,其检测水样总砷、总磷、总氮、pH值等均超过国家标准。目前除责令整改、罚款9.9万元外,直接责任人已被立案。 噪声污染,坚决制止。在云南,督察组转办群众投诉,昭通市昭阳区某酒店洗浴中心噪声和油烟气味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经调查核实,该酒店被责成立即停止运营,并在投诉群众认可并保障投诉群众合理诉求的基础上限期整改。 根据安排,从2016年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对全国各省区市全部督察一遍。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在8省区掀起的这场治污问责风暴,将对其他未被督察的地区形成强力震慑。 在此次环保督察中涉及的8省区都是有色金属大省,因此一批重污染冶炼和矿山企业的整改关停,对整个行业的开工率影响较大。据《中国有色金属》报道,铅、钨、锡、稀土等行业企业停产幅度较大。《中国有色金属》杂志2016年16期对此次环保督察对相关行业的冲击做了如下分析,原作者张博: 铅 受督察的8省原生铅产量占中国总产量65%。公开资料显示,6月全国主要原生铅厂开工率为64.7%。机构根据目前环保督查后的情况测算,预计7月和8月全国主要原生铅厂开工率分别下降至56.75%和52.92%,降为年内新低。6月原生铅产量26.95万吨,预计7月下降3.1万吨,8月可能再下降1.5万吨。 由于原生铅企业产量的下降,短期粗铅供应受影响,铅价也在供应端影响下结束了“跌跌不休”的状态,近期不断上涨,目前已涨至每吨13800元左右。同时,铅精矿加工费下降幅度较大,个别停产的矿企表示复产的计划可能因此推迟。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