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已经到了尾声,国内A股钢铁上市公司纷纷亮出了今年前6个月的成绩单。 告别了去年的巨亏,钢铁行业终于实现整体盈利。在界面新闻统计的24家A股钢铁上市公司中,实现盈利和亏损的企业分别为19家和5家,盈利总额达到30亿元。宝钢股份以34.6亿元的净利润领跑同行。 而在去年,上述24家公司中仅有7家实现盈利,亏损总额高达564亿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会长马国强在7月称,今年上半年,钢协会员企业销售收入下降11.9%,至1.2万亿元,但利润同比增长4.2倍,达到125.8亿元。 马钢股份及河钢股份分别排在榜单的第二、第三位,实现盈利4.5亿和4亿元。在界面新闻统计的钢铁上市公司中,宝钢股份是唯一一家实现两位数净利润的,其盈利额甚至超过其他18家盈利公司的总额。 今年二季度,钢铁行业市场回暖带动了钢企整体利润回升。上半年净利润1.8亿元的本钢板材在其半年报中提及,在供给侧改革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国内钢材市场呈现恢复性反弹,市场价格逐渐上涨,企业效益小幅度增加。 今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在5年内削减1亿-1.5亿吨粗钢过剩产能的目标,按照计划,本年度全国钢铁去产能目标为4500万吨。 钢铁行业去产能带来的效应在二季度才逐渐体现。在今年钢价仍然低迷的一季度,24家A股钢铁上市公司依旧大面积亏损,仅有11家盈利,总亏损额超过40亿元。而由于钢材价格在3月迎来上涨,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才得以触底反弹。 中钢协的统计称,2015年12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曾跌至历史最低的54.48点。今年3月该指数出现大幅反弹,到4月末涨至最高的84.66点,虽然钢材价格在5月快速回落,但到6月末仍维持在67.83点,较年初上涨11.46点。 尽管实现半年盈利,但不少上市钢企对于后市仍十分谨慎。半年净利润3亿元的太钢不锈在其半年报中提及,虽然二季度钢材产品销售价格出现阶段性回暖,但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不利局面未根本性改善,钢铁行业高成本、微利经营格局也没有改变。大冶特钢也认为,国内钢铁市场去过剩产能效果不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此前,中钢协秘书长刘振江表态称,国内钢铁行业保持全年盈利依然面临许多困难,供过于求仍是主要矛盾,而在化解钢铁业过剩产能的同时,还面临着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两大难题。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