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人士称,中国的银行将成为对国内钢铁、煤炭行业全面解决困难的最大牺牲品。 希望挽救本地煤矿、钢厂的中国地方政府已经宣布了一系列重组计划,拟向这些苦苦挣扎的集团提供更优惠的贷款条件,或将贷款转换成债券或股权,让银行来承担后果。 现在依靠银行系统负起这一重担并不是时候,因为中国的银行早已深陷坏账泥潭——根据一些计算,坏账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合2.25万亿美元),即商业贷款总额的19%。 过去两年,银行的利润增速也有所下滑,而且可能进一步恶化,因为中国许多大型工业企业都出现了贷款违约,以期由政府出面斡旋达成条件更优的交易。 分析师表示:“鉴于地方政府脆弱的财政状况,中国银监会一直在要求中国的银行‘救助’这些企业,而我们认为,政府的计划很可能让银行遭受巨大损失。 “银行不仅不得不根据政府的意志重组债务,还得购买这些业绩不佳的公司发行的债券。” 今年2月,中国国务院提出,在未来3至5年削减煤炭产能5亿吨,并在未来5年削减1亿至1.5亿吨的钢产能。 然而,这一进程受到了阻碍。中国发改委最近表示,截至7月底,钢厂只实现了今年削减产能目标的47%,而煤矿减产只实现了38%。 产能削减已经使得各地政府纷纷出面斡旋纾困计划。 渤海钢铁集团据报道正在与当地政府就重组其290亿美元的银行和信托贷款进行商谈,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笔重组协议。有媒体称,天津市政府将设立一个基金,帮助解决涉及105家债权人的债务问题。 针对渤钢的债务重组计划,分析师称,可能会对债务进行减记,也会进行债转股。不过他指出,很多细节还不得而知。 “在这一点上,银行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再也回不到过去保持8%至10%利润增速的好日子了。” 上述分析师表示,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引发争议的债转股计划——银行将被要求把债权转换成境况不佳的公司的股权——将有助于银行在短期内消除账上的不良贷款。 但该计划只会延缓对劣质资产的确认,当银行持有股权的公司开始崩溃时,这些劣质资产最终将在银行浮出水面,他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