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1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8个行业增速同比加快……前三季度的工业经济运行成绩单,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等对数据解读认为,和上半年比较,我国工业“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稳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迹象在增多。
多个信号彰显工业向好态势
一系列数据表明,当前工业企稳势头有所增强。“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工业总体稳、主要行业稳、多数地区稳。
“从季度工业运行看趋势,企稳的势头有所增强。这样的趋势也体现在行业中。”黄利斌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前三季度有18个行业的增速同比加快,这18个行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52.8%。
从地区来看,21个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占全国工业增加值近五成的江苏、广东、山东、河南和浙江五省增速在6.6%到8%之间。“这些大省是中国工业运行的压舱石,它们稳了,中国工业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黄利斌说。
除了基本面企稳,工业运行中好的迹象在增多。黄利斌说,这主要表现在企业效益回升、市场信心回暖和企业基本面向好。
“有一个数字具有标志性意义。”黄利斌说,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1%,尽管回升的幅度不大,却是告别了2012年3月以来连续负增长的局面,重新回到了正增长的区间。“这体现了市场对产品的认可。”
此外,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也传递了工业向好态势。
“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改善,既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体现,也表明一系列措施成效明显。”黄利斌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数据传递出的向好态势,本质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看来,高技术制造业运行态势良好,去产能、补短板成效初步显现。
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0%以上。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等产业迅速升温,激活当前工业发展“一池春水”。
去产能、补短板的步伐也在加快,市场的秩序和企业的效益状况出现改观。“10月中旬,国内市场的钢材和煤炭价格比年初分别上涨了30%和50%以上。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盈亏相抵,煤炭行业也扭转了前7个月利润下降的局面,这些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黄利斌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