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钢铁厂与制造企业是一对“冤家”,钢铁厂坚持“款到发货”,制造企业要求“货到付款”,钢铁贸易企业游走于两者之间,以垫资的方式低进高出,曾经如鱼得水,赚得盆满钵满。然而,钢铁行业突然掉头向下的挤压下,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钢铁贸易企业来说,除了为制造企业垫资,赚取钢材差价外,还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钢铁贸易企业困境
上海精怡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新明说:“在不锈钢这个领域,以冷轧的316L这个品种为例,价格已经从最高时的每吨5.6万元下降到每吨3万元,现在几乎每天都在下调价格。原来的库存越多,现在亏得越多。”他介绍有一家企业,原来预计钢材价格会跟今年上半年一样好,于是库存了大量的钢材,现在已经亏损好几亿元,基本抵消了已经赚到的利润。
除了价格急速下滑,回款周期拉长是影响钢铁贸易企业生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薛新明说,原来钢材送到下游制造企业后,货款一般20天能够收回,现在延长到40天,回款时间翻了一倍,这给钢铁贸易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钢铁贸易企业购买钢材的资金很大部分是来自于银行的借款。
价格的急速下挫和货款周期拉长对于钢铁贸易企业来说是两大致命打击。钢铁贸易企业生存的基础是钢铁厂与制造企业之间的“顶牛”。
薛新明介绍,在钢铁产业链下游的是制造业企业,一般原则是货到付款;但是对于宝钢这样的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来说,必须先付款,然后才发货,基本没有回旋的余地,钢铁产品上游与下游之间的互不相让为钢铁贸易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钢铁贸易商首先垫钱从钢铁生产企业购买产品,再将产品运到钢铁下游企业,回收货款,完成一笔交易,贸易商扮演了钢铁需求企业融资的角色。
在钢铁产品价格不断攀上高峰的时期,作为中间人的钢铁贸易商有很多赚钱的机会。薛新明说,江苏有一家钢铁贸易企业,一直看好不锈钢产品,认为国内对不锈钢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加,价格也会不断上涨,从两三年前开始,就吃进不锈钢。只要不锈钢价格下调,就会买进;而如果市场价格没有上涨到目标水平,这家贸易企业绝不出货,因此囤积了大量不锈钢。这种囤积的做法使不少钢铁贸易商一夜暴富。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钢材价格一路上涨,哪一家钢铁贸易企业囤货多,赚得也就多。但是到了今年下半年,形势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