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在循环经济领域有着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步伐趋缓,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应对危机的战略选择。中欧应加强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欧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马荣表示,中国与欧盟在循环经济发展领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应全力推进循环经济领域的合作。
中欧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是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的“重头戏”之一。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总司长丹尼尔·伽列禾率领由欧盟14个国家84人组成的代表队,参与了系列活动,在中欧合作领域开展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
中国把循环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循环经济走过了12年的历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其概括为一个定位、两大特点,三项工作和四点成效。”马荣表示,中国把循环经济从早期的环境保护手段,上升为环境节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和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循环经济具备两大特点:一是基于资源短缺国情,把废弃物循环经济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模式,从源头和生产过程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问题,推动绿色转型、环境有机统一的新的发展模式;二是强调减量化优先,城镇化过程当中遇到了经济与环境复合性的问题,从源头上减量任务非常重。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注重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提出建立循环经济制度,实施废弃电子回收管理条例、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等,设置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基金;二是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从省、市、区、园区等多个层面开展了试点,截至目前支持101个循环经济示范县、示范市的建设,每年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亿多吨;三是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制定完善了循环经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及投资政策,5年利用中央财政资金100多亿元,支持了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研发了一批循环经济创新成果,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提供了有利支持。中国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耗的逐步脱钩,能源消费增长18.1%,支撑GDP36%的增长速度;二是总结凝练一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企业间和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典型发展模式,形成了60个典型案例,支撑了循环经济9条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三是培育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基地、再制造等呈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2015年循环经济产值达到1.8万亿元,资源回收量达2.5亿吨,减少废水排放90多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70万吨等,初步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当中污染量大幅度上升的势头。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