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北京的城市范围越来越大,人们迫切需要宜居的城市环境,而早先建设的矿山已与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极不协调。在北京,矿山的数量已经慢慢萎缩,目前只有远郊区县还有零星的矿山企业。
北京市发改委最近明确表示,北京市关停了长沟峪、王平村两座煤矿,圆满完成削减产能180万吨的任务,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煤炭去产能抽查验收的省份。未来几年,北京还将相继关停木城涧、大安山、大台煤矿等三座煤矿。到2020年,北京将不再有采煤生产。在此之前,北京市安监局也表示,北京市非煤矿山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向属地安监部门申请企业停产停建。
“去矿山”已是北京大势所向。那么,对于给矿山提供传统服务的北京市地勘局又将何去何从呢?近日,中国矿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刘连刚。
地质工作为首都发展提供支撑
近年来,北京市地勘局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从融入区域一体化以及北京新定位的高度,切入全市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推进向城市地质工作转型,全面参与“多规合一”、“大城市病”治理等重点工作、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取得了成效,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北京市地勘局从首都建设发展需要和北京地质工作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确立了‘保障首都地质安全为目标,全面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着力促进北京地质工作的主业,从传统的矿产地质向服务民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地质工作转变,服务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北京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愈加明显。”刘连刚表示,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的28个专题任务中,北京市地勘局参与了其中的7项,编制完成了《北京总体规划修编地质支撑体系研究报告》和19张北京市城市地质系列图件(1∶10万),报送北京市政府之后,提交给北京市规划委使用。2015年,北京市地勘局又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开展了“北京市土地资源质量综合地质评价工作”,分别在三个区进行试点推进。这些成果将为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北京市地勘局根据在通州副中心重大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积极建议,这些都体现出地质工作对城乡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