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场“跨年霾”中,环境问题再次给人们拉响了警报。据有关媒体报道,此次的雾霾“浓度高、时间长、范围广”,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煤炭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70%的能源消费来自于煤炭。但一直以来,煤炭被认为是雾霾天气的最大“元凶”,限煤、去煤成为近几年较高的呼声。“不可否认,雾霾与燃煤有关,但不应完全归结于煤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介绍说。
作为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的另一个发展方向,现代煤化工被寄予厚望。从去年习总书记视察宁东煤化工基地,到李克强总理在召开能源委员会议时提出“要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可见,我国从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煤炭科学利用发展之路。
据了解,我国现代煤化工是在传统煤化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据有关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现代煤化工中的煤制天然气产量达到16亿立方米,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分别达到648万吨和102万吨,煤制油产量达到132万吨。可以说,继石油化工后,煤化工成为又一个新的增长极,给煤炭清洁利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初衷
众所周知,现代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制烯烃等几个方面。在石油价格居高居不下的情况下,现代煤化工有效补充了石油化工,减缓了对石油化工的依赖。
“就目前来说世界并不太平,石油产出较多的中东地区仍然处于动乱之中;再如,能源进出要道马六甲海峡出现动荡将直接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60%的石油需要进口。我们发展现代煤化工不仅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降低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打破在紧急状态下对外部石油能源的依赖瓶颈,促进能源多元发展。”倪维斗直言。
但网上还有另一种声音认为,依照我国现有的装备和技术,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如趁着国际原油低价时期多建设一批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在前几年较为火热的石油战略储备是否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呢?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