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环渤海其它城市为了满足整个城市尤其是发展重化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相临近的外省。
如北京市政府正在强力推动京能集团在内蒙古投产30万千瓦的辉腾锡勒风电场,专供京城。同时,京能集团内蒙古岱海发电公司二期火电也将准备投产,届时,这条从顺义进京的送电专线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40万千瓦,成为京城东北部的电源支撑点。
“发展就是燃烧。”这一各地倚重的发展要则,被批评甚至声讨,而这条有些过气的发展法则,却明确引出了另一则道理:燃烧需要能源。
眼下,在环渤海各省市加快渤海湾重化工业布局的同时,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出来,于是,各省市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开始把触角伸到省外。
一场能源争夺战也由此在环渤海地区激烈展开。
争食内蒙古
内蒙古成为环渤海省份能源争夺战的主战场之一。
在内蒙古周边的环渤海省份“吃不够”,而内蒙古又“吃不了”的情势下,内蒙古对此区域的其他省份而言,不亚于一个“能源新大陆”,周边省份都将内蒙古划为自己的战略能源储备地,这尤以京津冀地区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在能源品类上,又以煤炭最为抢手。
内蒙古煤炭远景储量达到了1.2万亿吨,这样的容量仅次于新疆,居于全国第二位。与此同时,内蒙古具有建设大型以及超大型坑口电厂的绝好条件。2007年,内蒙古全区外送电量685亿千瓦时,成为全国外送电量最大省份。此外,内蒙古目前已查明煤炭资源矿产地446处,查明和预查资源储量6763.4亿吨,其中422处煤炭产地的2892亿吨查明资源储量已进入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库。
环渤海地区看中的还有内蒙古的油气资源。如内蒙古海拉尔油田探明储量6亿多吨,现已开始进行大规模开采;而内蒙古区内天然气探明储量也超过1万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已供应华北14个大中城市,其中环渤海的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就是其中重要的“输入地”。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