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执行了12年的“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即企业并购)”规定,在银监会近日下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同时土崩瓦解。该《指引》出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一方面,银行为企业提供并购贷款,将有力提升银行贷款收入;另一方面,优秀的内资企业,只要具备并购海内外其他企业的条件,都将获得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
但“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为了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到最低,银监会为开展业务的银行设立了“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同期贷款余额的1%”等诸多硬性指标的门槛。在这样一个“双刃剑”新规下,意欲扩张海外的大小企业们该作何打算?谁能从中获益?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借足东风?
企业界谈开闸新规
央企会率先获得并购贷款支持
并购贷款12年的坚冰昨日打破,对诸多行业带来利好。而企业目前最关心的却是如何享受到这一利好政策,政府又将如何提供指导。
国都证券分析师表示,一些央企以及国家支持发展的基建和民生行业可能将获得先行的权利。尤其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等领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冯世良表示,国家支持企业海外并购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将优先支持一些行业“走出去”。日前国家已经组织了石油化工、电子、传播、通讯等几个优先支持的行业召开了会议,并且很有可能会成立一个专门的资金来支持企业。而目前国内石化行业面临三大不足:原油不足,50%依赖进口;三大合成材料不足,40%依赖进口;有机化学品不足,30%依赖进口。所以国家优先支持石化行业的海外并购。
“目前全球石油资源价格较低,对于中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冯世良坦言石油行业对外并购将面临很大的困难。“石油是国家主权性的产品,一般不会轻易出手。所以中国企业可以考虑收购部分股权,与他们合资开发,通过以市场换资源的方式来和他们博弈。”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