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将于12月中旬在福州召开。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注定又将是一场在煤企和电企争吵中召开的会议。但这一次,煤电企业的角色或将互换——以往占据主导地位的煤炭企业,此次很可能失去以往的强势地位,不得不接受电力企业的价格打压。
煤电企业难达一致
日前,2009年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此次煤炭产运需衔接要求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国家发改委预计,明年煤炭需求总量保持增长,但增幅继续回落。根据明年居民生活、电力、化肥、冶金和出口等重点行业跨省区煤炭需求、煤炭资源及铁路新增运力情况,国家发改委确定,2009年跨省区煤炭运力配置调控目标为8.46亿吨。
虽然国家发改委为即将到来的煤炭订货会定下了基调,但煤电双方的争执仍将继续。此次电力企业占上风的可能性极大。
“供需形势发生逆转,电力企业应该会继续压价。”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游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大幅减少,但国内的煤炭产能却还在增加,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已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有关数据显示,12月1日,秦皇岛港大同优混平仓报价为680元/吨-700元/吨、山西优混570元/吨-590元/吨、普通混煤400元/吨-420元/吨、山西大混480元/吨-500元/吨、普通混煤350元/吨-370元/吨。有大步向去年年初的价格迈进的趋势。
“扯皮难免,煤电双方仍将各执一词。”林伯强表示,跟往年一样,此次订货大会很可能出现有量无价的合同。
理顺电价体系正当时
全国煤炭订货会作为我国煤炭产运需衔接配置的主要实现形式,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不过,近年来的历届订货会都少不了煤电生产企业的不休争吵。由于煤炭近年来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导致煤炭生产企业在价格形成上的日益强势。
虽然国家发改委每次都会出台政策平衡煤电双方的争吵,但在煤炭订货会上签订的合同,履约率却越来越低。不少企业只签订供货量,不谈价格。当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价格上涨时,煤炭企业就不按原合同执行。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