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第一周,又有两家实力雄厚的煤炭开发企业来到新疆,亮出数百亿元的投资计划。与乌鲁木齐此时的冰天雪地及金融危机带来的瑟瑟寒意不同的是,新疆煤炭开发仍然是春暖融融。
湖南煤业集团董事长覃道雄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新疆煤炭开发的大潮已经到来,我们幸运地赶上了末班车。”而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白培中则说:“看到这么多大企业大集团已经入驻新疆,我们再也坐不住了。”
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家煤炭开发企业抢滩新疆,推出大手笔投资计划。国内煤炭行业能够叫得响的名字,几乎都与新疆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撒落在天山南北的煤炭资源,宛如一块块黑色的磁石,构筑成了新疆吸引投资的第一磁场。
大企业大集团争赴煤炭盛宴
资料表明,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四成。对于众多煤炭开发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数字。按照资源开发性企业的逻辑,占有的资源量与企业发展的前景是成正比的。
湖南煤业集团董事长覃道雄曾经这样比较:湖南煤炭的地质储量不足30亿吨,而新疆仅鄯善县储量就超过230亿吨;湖南一个省的储量只相当于新疆一个县的零头。
拿煤炭资源贫乏的湖南来作比较可能有偏颇之嫌。但是,即便是山西、山东这些产煤大省,对新疆的煤炭资源量也艳羡不已。
在内地,由于长期挖掘,煤炭开发企业已经很难找到新的煤炭资源地,几乎有煤的地方就有煤井,而且有三分之一的煤井已经无煤可采,还有三分之一的煤井出现断层;13个国家级煤炭基地出现了煤炭资源紧张。
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与内地面临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大幅增加的形势,已经客观地使新疆煤炭开发从幕后走到台前。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新疆煤炭开发基本上是以满足区内需求为主,年煤炭生产量一直在3000万吨到4000万吨之间徘徊。
一方面是亟待开发,一方面是急需资源。自治区启动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给这两者之间搭起了平台。因此,就有了一个又一个煤炭开发企业把目光投向新疆,共享煤炭开发盛宴的景象。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