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色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位居2016年“世界500强”第386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39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2位。作为有色行业对外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中国有色集团是有色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以下是中国有色集团就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思考与实践: 一、深化对国际产能合作的理解和认识 国际产能合作是基于全球视野的包容性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位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多方产业、资金及技术合作,共同“分享”工业文明与和平发展曙光,在多方深度合作中,提升各自位置,重构价值链,实现“多赢”格局。这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价值链重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大机遇。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在内的12个“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市场有需求”的国际产能合作重点行业,为有色行业加强与世界的经贸往来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张克利表示:“面对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机遇,我们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或召开党委会、进行业务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对国际产能合作政策的理解,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其与深化‘走出去’战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紧密结合、协同推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力求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有所作为。同时,我们将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努力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调配、良性互动”。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国有企业责无旁贷。从《通知》重点梳理的12个行业看,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是重工业行业,领衔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国际产能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目前,102家中央企业绝大部分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业务遍布150余个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国务院国资委于2015年6月召开了“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走出去”方式等十个方面,全面支持中央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为中国有色集团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