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以来,市场传言国家将通过制定钢材商业收储手段,来振兴持续低迷的钢铁业。12月12日,从工信部在国新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该方案将由发改委、工信部、中钢协共同制定。但是对于期待中的钢材储备,到底什么时候会出手,仍需相关部门研究,实施时间仍无定论。
收储投入待定
“有关钢材的收储方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确实正在制订中。”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
我国钢材的产量过大,实施钢材收储,无论在技术、市场控制或资金需求上,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我国此前基本没有实施过钢材收储。但是,由于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国内的钢材市场从10月份开始一路暴跌,从11月份开始陷入全行业亏损,大部分钢铁企业减产、停产。
这次由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实施的钢材收储计划,主要是调剂目前我国钢材产能和钢材结构。所以,在具体方案的选择上,并非此前人们猜测的国家储备或商业储备,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其中的商业储备,将由国家提供适当贷款或贴息。”李毅中在新闻发布会后说。
对于工信部的表态,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利好消息。
“希望启动的钢材收储计划的规模不要太小。”中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周希增说,如果是几十万吨的钢材储备,对市场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
根据中钢协最新的数字,我国今年实际的产量可能是4.8亿-4.9亿吨。中国海关12月11日快报显示,我国前11个月共出口钢材5606万吨,而国内每年用于加工贸易的钢材约有700万吨。据此,有专家认为,收储应该有1500万吨的量,投入的资金在100亿-150亿元左右。
对于储备的钢材品种,分析人士认为,建筑钢材的可能性不大,板材的可能性最大。钢铁龙头企业目前的实际压力普遍在于板材产能释放过快,价格跌幅较深。而由于国家钢材储备会直接向大型钢厂订货,大钢厂的信心增强,有助于整个钢铁行业信心的恢复。因此,加大板材的储备力度,对钢铁行业的刺激作用才会更明显。
市场信心提升
国家储备钢材的计划传出后,钢市信心似乎跟着提升。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