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深圳的大亚湾区,采取“园中园”建设模式打造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超级电容器,从研发到投产,博磊达只用了两年时间。这家两年前从深圳来到大亚湾落户的新能源企业,目前年产超级电容器单体60万支,电源模组10万套,电池单体420万支。
博磊达所处的大亚湾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紧邻深圳坪山,是深圳东进战略直接辐射受益区,也是大亚湾继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后的又一重大发展平台。“鼓励市场前景好、综合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成长性新兴产业企业落户大亚湾区,最高给予1000万元扶持。”2016年下半年,大亚湾区发布加快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吸引优质企业落户。
2016年以来,大亚湾积极落实惠州“海绵行动”,仅临深片区就引进项目61宗,其中内资项目49宗,外资项目12宗,其中不乏科达利、博磊达等技术先进、发展前景广阔的优质项目。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优质的产业要素、创新资源正在湾区内加速流动,临海的大亚湾区,特别是“1+N”创新产业集聚区正在成为一片创新创业热土。
跨界不中转,8条连接路开启同城化交通
2016年5月,随着《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年)》及相关配套方案的落地,深圳东进大幕拉开。毗邻深圳的大亚湾区也迎来发展新机遇。
产业未动,交通先行。打通两座城市,特别是打通大亚湾等毗邻地区与深圳的交通脉络也就格外关键。“三年拉通三条主动脉”,大亚湾区近3年来,在已贯通的石化大道和去年拉通的近20年未能通车的龙海二路的基础上,继续攻坚克难,拉通龙海一路西段,全力推进龙海三路的建设,加速全面打通大亚湾的“四横”主动脉,全面对标深圳,发力城市提质、产业提升。
目前,在已经建成的道路上,一个覆盖周边区域以“同城化”为目标的公交网络初现雏形。惠州市已有18条与深圳对接的跨界公交线路,其中8条在大亚湾,线路覆盖深圳坪山新区、大鹏新区和龙岗区。跨界公交线路的开通,改善了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条件,有效促进了毗邻行政区域间经济交流往来。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