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炼焦行业辉煌发展30年,2007年焦炭产量上升到33553万吨,占世界焦炭产量60%多,焦炭满足钢铁工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炼焦行业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炼焦产业结构化升级,焦炉走向大型化、现代化,炼焦产业科技不断创新,利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煤调湿新工艺投产,加快建设干洗焦装置等,以及节能减排方面均取得好成绩。
一、改革开放30年,焦炭产量迅猛增长,中国焦炭产量已占世界6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炼焦行业辉煌发展30年。焦炭产量由1978年4689万吨到2007年上升到33553万吨,增长6.16倍。焦炭主要供给钢铁工业,钢产量由1978年3178万吨到2007年达到48924万吨。2007年当年增产钢6822万吨,焦炭增产4277万吨。
回顾改革开放前几年,钢铁产量迟迟不前,1975-1977年连续三年将钢产量计划列入2600万吨,(1974年钢产量2112万吨)但都没有完成任务,这就成为冶金史上“三打2600”完不成钢铁计划任务的三年,三年钢仅增加262万吨,2007年一年增产钢6822万吨,是革开放前三年增产钢的26倍,同期焦炭产量增产14倍。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炼焦行业取得巨大的成绩。
改革开放30年,钢铁产量大发展,拉动焦炭迅速增长,九月份出现经济下滑的情况,预计2008年焦炭产量31000万吨左右,比1978年增长6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焦炭产量突出增长的情况。
1979-1988年第一个10年焦炭产量增长30.2%,
1989-1998年第二个10年焦炭产量增长1.27倍,
1999-2008年第三个10年焦炭产量增长5.11倍,
尤其是进入21世纪,焦炭产量平均每年增产2200万吨。
2007年统计在册的997家焦化企业分布大陆29个省市区,生产焦炭33553万吨。产焦炭100万吨以上的焦化企业有72家,合计焦炭产量13844万吨,占全国焦炭产量45.35%,如鞍钢焦炭产量634万吨、宝钢550万吨、武钢432万吨、包钢415万吨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