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6月例行发布会。谈及部分地区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的冲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继续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实践证明,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冶炼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等相关规定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发现的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部际联席会议将要求相关地方严肃整改。” 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根据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两高”项目暂按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类别统计。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八成左右,前述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占到全国工业排放量的80%以上。然而,为追求短时产值增长,部分地区仍存在盲目追求“两高”项目建设的冲动。 例如,今年4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辽宁省督察时发现,辽宁部分地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不到位,有的地方政府存在违规推动“两高”项目建设的情况。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全省能源结构偏重,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赖性较强。督察组发现,辽宁省各市上报的拟投产达产重点用能项目中,有37个项目没有取得节能审查意见就擅自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但辽宁省有关部门对这些项目并未及时下达责令停工停产文件。 对于类似现象,孟玮指出,受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粗钢产量保持加快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十四五”结束之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对于粗钢的需求还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之一至今,我国“去产能”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上限目标任务;2017年取缔“地条钢”产能1亿多吨,扭转了长期困扰钢铁行业的“地条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规范了钢铁行业有序发展。 从“去产能”转向“去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去产能”行动取得成效,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描述已经从过去多年的“去产能”转变成为“去产量”。仍以钢铁这一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高的产业为例,在今年1月初,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指出,钢铁压减产量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