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一策” 精准施策,织密矿山安全与生态治理网 |
|
作为秦岭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陕西省丹凤县近日启动为期 15 天的矿山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全域 “体检” 与分类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矿山领域隐患,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此次整治既是对 “生态优县” 战略的扎实践行,也是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具体行动。 精准排查:多部门联动 + 技术赋能,实现全域覆盖 丹凤县政府牵头统筹,组织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环保等多部门依据《丹凤县矿山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分工协作,构建起全方位排查体系。为提升排查效率与精准度,整治行动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溯源等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排查局限。 排查范围实现 “无死角、全覆盖”:既包含正常生产及在建矿山的合规性检查,也涵盖停产、关闭矿山的遗留问题排查;既核查有证矿山的开采规范度,更聚焦无证 “作坊式” 偷采盗采等违法行为,通过拉网式排查摸清全县矿山底数,为后续整治奠定基础。 分类施治:“一矿一策” 精准发力,分级落实整改 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丹凤县坚持 “一矿一策” 分类整治原则,避免 “一刀切” 式治理,确保整改实效。 立行立改类:对违规占用耕地林地、环保措施缺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等即时性问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到位; 限期整改类:针对用地手续不全、未按开采方案施工、相关费用缴纳滞后、未编制生态修复方案等复杂问题,指导企业制定分阶段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主体; 关闭取缔类:对长期停产停建、多次违法不改,尤其是严重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砂石矿山,坚决依法予以关闭取缔,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破坏行为。 这一治理模式与丹凤县此前创建 3 家绿色矿山、推进 9.4 公顷矿山恢复治理的生态保护实践一脉相承,进一步强化了 “问题导向” 的治理逻辑。 闭环督导:跨部门核查 + 责任倒查,确保整治见效 为杜绝 “整治走过场”,丹凤县组建由纪委监委、法院、公安局、信访局、税务局等部门组成的 3 个专项核查工作组,实施全流程督导检查。核查重点聚焦三大领域:矿山企业是否存在逃税漏税行为、是否有行政处罚未落实记录、是否存在未解决的涉企信访问题。 督导过程中严格落实 “双查” 机制:既依法查办企业违法事实,又倒查监管部门履职责任,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即时交办,按照 “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应急预案” 五落实要求实行销号管[1] [2] 下一页 |
关键词: 矿山安全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