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快乐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8241
客户咨询热线:0315-2738258 13303155855
热门关键词:铁矿 锰矿 勘探设备 破碎机 磁选机 矿山 采矿设备 铬矿
当前位置:矿业网行业资讯国内新闻 → 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天津市自然资源系统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办
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天津市自然资源系统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办
http://www.ky81.com 时间:2025/10/30 10:25:45 来源:中国矿业网 点击次数:18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矿山生态修复已从单纯的矿区内工程措施+植被恢复,向区域或流域系统治理、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提升转变。这种大尺度、系统性的修复,必须对修复工作和成效进行及时反馈和客观评价,监测作为核心环节,其理论创新、体系完善和应用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202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未来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统一监管。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推进生态环境卫星载荷研发,为生态修复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新时代矿山生态修复监测的理论支撑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监测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基础,以适应性管理为方法路径,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为导向,三者有机统一、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矿山生态修复监测的理论支撑。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关联性。在监测实践中,这一理论要求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治理模式,坚持陆海统筹、流域协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从地表到地下、从自然生态系统到人类活动区域的全要素、全区域、全过程监测网络,确保生态修复与监测工作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科学推进。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演化特征决定了矿山修复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对生态规律的深刻把握,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立动态响应机制。适应性管理正是在此理念指导下,以持续监测数据为基础,形成“监测-评估-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实现修复策略的动态调整与科学优化。
  在矿山修复实践中,“两山”理念推动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修复后的矿区逐步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碳汇交易等绿色产业转型,有效激活了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转化过程不仅增强了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内生动力,也要求监测体系向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碳汇能力等生态服务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拓展,真正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
  上述三方面理论相互支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共同确保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科学系统、灵活高效,更兼具经济可持续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从顶层设计上,界定生态修复的范畴与原则,明确“修复什么、监测什么”。适应性管理作为实现路径,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指导下,解决“如何修复”的问题,承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强调通过持续地监测、评估和反馈,动态地调整和优化修复策略,是一个“干中学、学中干”的循环过程。“两山”理念是价值导向和长远目标,回答“修复为了什么”的根本问题,为系统性修复与监测提供价值依据,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多维度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监测工作
  近年来,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监测工作无论在完善理论体系还是应用技术手段方面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仍面临一系列结构性、机制性挑战,亟待从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治理体系和功能评估维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提升。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监测体系,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监测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从“事后评价”向“全过程控制、风险预警与长效评估”转变。
  当前监测数据多分散存储于不同单位与项目,缺乏统一整合与共享机制,“数据孤岛”问题突出。未来应加快建设国家矿山生态修复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覆盖“规划-实施-验收-管护”全过程的监测管理制度,明确长期监测责任与资金保障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多源数据的共享融合与深度挖掘,为全国矿山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评估与趋势预测提供支撑。
  目前,矿山生态修复常规监测仍偏重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率等结构性指标,对水源涵养、碳汇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社会效益的量化评估相对薄弱。未来应加强生态功能与社会效益的系统监测,构建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积极借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进经验,将我国在遥感监测、生态建模与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系统总结为“中国方案”,为“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型国家提供有益参考。
  矿山生态修复监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制度性、战略性工程,必须统筹技术创新、制度完善与国际合作,加快构建科学、规范、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监测体系,为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支撑。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资讯
  • · 《2025 年上半年中国自然资源要素供给:形势研判与高质量发展展望…    (2025-09-23)
  • · 湖南印发全国首个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编制指南    (2025-09-03)
  • · 宁夏自然资源丰富,煤炭保有量321亿吨    (2025-07-16)
  • · 自然资源部:2024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超229亿元    (2025-05-29)
  • · 广州完成首个自然资源部矿业权出让项目    (2025-03-26)
  • · 自然资源部:1-8月全国共出让探矿权868个    (2024-09-23)
  • · 江西省实现全国首个液体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2024-09-21)
  • · 江西全国首个液体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2024-09-19)
  • · 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锂矿区块出让    (2024-07-19)
  • · 自然资源部地勘司调研猪拱塘铅锌矿    (2024-06-12)
  • 发表评论
    满意程度: 一般
    评论内容:
    矿业访谈
  • 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
  •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详细]
  • 专访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
  • 贝尔格莱德5月9日电(记者陈文仙 石中玉)紫金矿业(17.230, 0.01, 0.06%)集团股份有限… [详细]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