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进口铜在保税区大量囤积,国内市场过剩的现货在贸易商之间流转,随着消费步入淡季,中国可能再次步入短期的“去库存化”,并对铜价产生阶段性的压力。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精炼铜的进口同比增长258%,至337230吨,连续四个月创纪录。但由于市场预计中国补充库存的买盘即将消退,该数据非但没有提振市场,昨日沪铜反而跳空低开,主力0910合约全日大幅下跌1140点或2.91%至38070元/吨。截至北京时间昨日19:20,LME三个月期铜也下跌了104.8点或2.12%至4845.3美元/吨。
保税区:库存激增
上周五,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库存周报显示,截至6月19日当周,库存比上周再增加7889吨至68536吨,其中保税区京鸿公司一周内激增了1960吨库存至2700吨。
京鸿公司的工作人员对CBN表示,2700吨是清关之后的非保税库存,目前该仓库铜的保税库存为14000吨,因此总库存在16700吨。京鸿公司是上海保税区的主要仓库之一,该工作人员表示,保税区的另一家主要仓库——世天威仓储运输公司的库存量可能比京鸿更高。但对于“保税区库存超过10万吨”的市场传闻,该人员表示:“没有那么多。”
该工作人员称,前期大量进口造成库存数量大,同时现货市场疲弱,一旦清关进口,贸易商一吨铜就要亏2000~3000元,因此不少贸易商把进口的铜不断累积在保税区内,造成大量的铜在保税区仓库积压。
未来,保税区的铜有两种出路。一是等待国内现货市场价格高了再清关进来;二是等待国际价格(即伦敦价格)上涨后再重新出口出去。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的库存分布情况显示,韩国的仁川和新加坡的库存分别连续多日维持在25吨和125吨;昨日LME期铜库存流出了2750吨,注销仓单比例为5.99%。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