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铁矿石价格出现了历史性“拐点”,由持续数年的上涨转为下降。而且,作为铁矿石唯一的关联行业,钢铁行业也已经进入周期性的下滑。澳大利亚矿商上演的“两拓合资”和现货攻势,以及配合此形势出现的当前海运费飙升、现货矿价格大涨等,在这一周期性规律面前,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据业内专家研究,1945年~1971年,全球粗钢产量一直维持较高增速,27年间年均增长16.7%。1972年~1999年,全球钢产量一直在6亿~7亿吨之间平稳波动,而铁矿石长期协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981年形成的。但是,从2000年开始,世界粗钢产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阶段,与之对应的是2005年以来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这个阶段已然被金融危机及全球性经济衰退所打破,2008年的全球钢产量将成为未来几年的高点,铁矿石价格也将随之进入下降周期。而至于铁矿石价格的确定形式,对于价格趋势的形成来说,只是次要因素。
钢铁回升基础并不牢固
2005年以来钢铁行业的繁荣,根本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加速,全球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普遍兴起,以及大量投资和投机资本的进入。
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业,其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使全球房地产业陷入低迷。与此同时,全球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停止。1~5月份,全球钢产量下降22.5%,发达国家降幅更大,欧盟27国降44.4%,美国降52.8%,日本降42.1%。5月份,这些国家单月粗钢产量仍然是负增长。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钢产量也继续下降。1~5月,俄罗斯钢产量下降31.8%,巴西降40.6%,中国和印度也仅增长0.4%和0.5%。
从宏观上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认为,亚洲需要采取强有力的反周期措施并重新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这一进程需要时间。世界银行认为,2009年中国GDP预计增速的7.2%中有6个百分点来自政府支出以及税收降低带来的刺激。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近期我国政府已经对数家企业的新建钢铁项目予以驳回。1~4月,我国钢铁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0.1%,1~5月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降0.2%,金属机床、铁路机车、空调、小型拖拉机等产品产量降幅环比继续扩大。宏观上,5月份我国发电量下降3.2%,企业所得税和企业增值税继续下降,这些都说明虽然我国经济回稳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但基础仍不牢固。钢铁行业回升的基础也不牢固。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