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今年的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为此商务部编制对外投资指南。
2月之后,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海外并购案更是风起云涌。先是中铝宣布195亿美元注资全球矿业巨头力拓方案,若不是力拓最终毁约,险些成就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接着是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世界第四大铁矿石供应商FMG17.34%的股权,成为它的第二大股东;鞍钢入股澳洲矿企Gindalbie;中国五矿集团以13.86亿美元100%收购澳大利亚OZ公司主要资产的交易获得成功;吉利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中石油完成对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收购;中石化收购Addax石油公司,总价达82.7亿加元(合72.4亿美元),创下中企海外并购新纪录;苏宁电器注资控股日本老字号电器连锁企业Laox公司,成为第一家收购日本上市公司的中国企业。
是金融危机带来的“抄底”机遇鼓舞了中国企业?
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当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当前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外汇储备增多、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及当前国际市场资源类商品和部分企业的价格下降的情况下,“走出去”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同时,中国的企业面临国际化经验不足的问题,无论是企业的文化、经营的能力、人才的培养,还是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并购方面都存在经验不足问题,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
但,“从大的方向看,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肯定会持续下去,甚至会进一步加快,这是不会改变的。”姚坚如是说。
商务部正编制投资指南
商务部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正在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下称《指南》),第一批20个国家的投资指南已经发布并挂在了商务部的网站上。”邢厚媛表示,“本月下旬将再次发布55个国家的投资合作指南,6月底所有的投资指南都将和大家见面。”
据邢厚媛介绍,《指南》于2008年5月由商务部组织我驻外使馆经商处、商务部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和国内有关专家共同编写,范围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首批发布的是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印度、俄罗斯、波兰、德国、芬兰、亚美尼亚、沙特阿拉伯、赞比亚、马达加斯加、喀麦隆、尼日尔、新西兰、墨西哥、加拿大、圭亚那和智利等20个国家的《指南》。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