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6月30日的"铁矿石谈判大限"后,有消息称,中钢协有关人士透露可能会接受一个小于40%的降幅,但必须要高于日澳首发价33%的降幅.据相关评论说,中国钢厂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首次作出让步,可能又一次错过了市场时机.
澳大利亚《时代报》2日评论说,由于钢铁厂和贸易商越来越确信中国经济已经走上恢复轨道,铁矿石的现货价格一直在上涨.这发出了这样的信号,那就是中国钢协在压力下可能准备接受比以前要低得多的铁矿石降价幅度.
自去年开始,中国钢协就要求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公司削价40%至45%,整整谈判一年没有结果.现在,中钢协首次表示妥协,此举旨在挽救年度性的供应交易,因为中钢协不想结束40年之久的基准价格制度,而去接受现货市场的不确定性.
澳大利亚国家银行大宗商品经济师本恩?韦斯特莫尔认为,最终达成的价格折扣将在33%至40%之间.而高盛银行暗示说,中国的妥协可能会转向更灵活的价格机制,比如每季度制定一次价格,这可以更好地反应短期市场价格.据熟悉中钢协谈判的人士透露,中钢协愿意接受的降价幅度仅比亚洲其他钢铁公司接受的33%高一点.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还说,如果谈判很快就结束的话,中钢协还准备实施一年两次的价格制定体系.但目前还不清楚力拓和必和必拓是否会放弃他们"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立场,由于现货价格在恢复,这两家公司的立场越来越强硬.有分析说,中钢协寄希望于中方和矿企各让一步,但如今铁矿石现货市场形势有利于矿企,它们没有理由给中国一个更优惠的价格.
业界担心,如果中钢协真的松口,可能不仅换不来让步,反而会助长铁矿石供应商的强硬姿态.但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说,如果中国不接受谈判结果而去现货市场上购买,那些投机商、供应商反而能从投机或炒作中获益.这等于中国把自己裸露于巨大的市场风险中.
原中国五矿商会副会长周世俭表示,中国目前的铁矿石库存仅够使用到今年8月份."年年都有铁矿石谈判,年年的结果都差不多.如果中国妥协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对于铁矿石谈判,中国已经认识到它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寡头供货商和代表需求商之间的谈判和定价机制不合理;中国作为最大需求者,其权益没有被充分考虑等.但是,保护中国的权益、话语权、价格决定权都是需要时间的,毕竟这是国际社会长期形成的一个机制."张燕生说,中国自从加入世界钢铁协会以来,一直与国际同行保持很好的关系,而且中国是国际规则的支持者和国际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面临与世界磨合的问题.在危机时期,中国必须特别谨慎,应该采取更加合作的、稳健的策略,"中国企业与行业协会的国际经验和影响力是个时间的函数."中国钢铁协会也表示过,无论现在还是长远来看,全球铁矿石的供应量都是过剩的.囤积铁矿石是要成本的,是有风险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