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变卦让可能影响中国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巨头的降价谈判的话语权。
7月9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证实,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的4名员工因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被拘捕。由于此事正值中国与包括力拓在内的国际三大矿山的铁矿石谈判进入最后关头之际,变得敏感而神秘,业界猜测可能是中国铁矿石贸易整肃亮出第一张“骨牌”。
钢厂亏损铁矿石应降价
铁矿石,虽然不是国家战略资源,但却是事关钢铁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工业命脉的原材料,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然而,世界铁矿石供应主要由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垄断,全球铁矿石价格是基于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其购买方之间商定的合约价格确定。
近年来,钢铁市场遭遇寒流,铁矿石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态势,去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冲击。中国又是全球铁矿石最大买主,占全球贸易量一半,大中型钢厂亏损巨大步履为艰。中钢协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大中型钢厂亏损33.08亿元。
铁矿石应降价已成为各方共识。2005年年底,一场关于铁矿石价格的谈判在供方三代表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与需方三代表欧洲阿赛洛、日本新日铁和中国宝钢之间展开。
此前,中钢协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年谈判之初,全球三大矿山会立即派员到中国了解各个钢厂生产情况,密集收集情报,去年力拓就成立一对一调研组,在内地每个地区钢厂派驻专门调研人员。这是否就是所谓间谍问题的接点?
接连受挫谈判处于僵局
2009年谈判中,商务部全权将年度铁矿石谈判事宜放手给中钢协处理,1月9日,中钢协就提出降价40%以上的降幅要求。虽然手握四大谈判筹码(见附表),但双方背后博弈却胶着。据称,中国钢厂原本与日韩达成“共同进退的君子之约”,即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降幅,三方不能单独与三巨头签约。
2009年5月26日,日本、韩国变卦,接受33%降幅。2009年6月5日,力拓突然单方面毁约,终止中铝注资195亿美元的注资协议,并与必和必拓组建铁矿石合资公司,联营施压谈判,让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上痛失大筹码。
中方态度却一直强硬:“价格必须降至2007年长协基准,双方才有更进一步谈判的空间,33%的降幅远低于中国所期望的40%以上降幅。”要知道,因为仅仅一两个百分点价格变化,事关企业却是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盈亏。因此,在其他钢厂纷纷跟风情况下,中国选择与矿业巨头继续谈判。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