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及该办事处人员刘才魁等4人,因涉嫌为境外窃取中国国家机密而被拘留,与此同时,业内传出一些钢铁企业"涉矿"负责人被拘留或遭到调查的消息--这一事件的曝光,逐渐将三大矿山在中国市场上的种种隐秘"运作手段",推到了公众面前,中方在铁矿石定价被动背后的"内鬼"问题,随之浮出了水面.
他们到底窃取了什么?
眼下,全球铁矿石谈判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全球三大矿商--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正在加紧"逼宫",并已停止了对中国铁矿石的现货供应,要求中国接受此前与日韩钢铁企业达成的首发价格.
虽然中国是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但在铁矿石定价方面,却一直很被动.一家参与中方谈判组的钢企负责人坦承:"感觉每一次谈判对方准备都很周密,先机总是掌握在他们手里."众多业内人士判断,上述涉案人员多是将有关所在钢铁企业或业内重要的机密数据泄露给了力拓等铁矿石谈判对手.对方也由此掌握了国内铁矿石谈判团队的底线.
"所谓涉密的情报,包括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涉及对于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承受能力;企业的技术改造水平、具体经济技术指标--比如内外矿配比比例;生产技术参数--高炉生产系数、焦炉系数,甚至国家政策发展动向等,都是属于涉密因素;而从铁矿石谈判的商业机密上来说,中国出什么招?中方谈判对策几何?都是重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首钢人士表示.
"在这些因素中,最核心的应是通过中国钢铁企业套取情报,得到了中国钢铁业的底牌."山东张店钢铁厂内部人士说.
国际矿商在中国"耳目"众多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国际矿商拉拢收买钢铁业内部人员、刺探窃取情报在行业内"已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
自从中国钢铁业开始参与到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以来,谈判从未被国内评价为"成功".每一年谈判的结果公布,都引来阵阵质疑.
了解力拓在中国运作路径的人士透露,其在中国的"耳目"非常之多.
从2003年起,力拓瓦解中国钢铁企业谈判的基础就逐渐建立起来.这一年,宝钢集团开始参与到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力拓等三大矿山公司琢磨着如何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获得更高的价格.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