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间谍门"有了最新进展,被有关部门带走的力拓上海办公室办公电脑已被"拿下"--数十家与力拓签有长协合同的钢企资料藏身电脑.这些资料涉及企业详细的采购计划、原料库存、生产安排等数据,甚至连有的大型钢企每月的钢铁产量、销售情况也非常明晰.而与此同时,中澳两国就力拓"间谍门"引发的外交角力亦在进行.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7月14日所言,这只是一起司法个案,并不影响中外企业的合作.但很显然,这并非一起普通的司法个案,而是被中国外交部门定性为"刺探窃取中国国家机密,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案件.目前相关部门对该案调查的重点集中在两点:一是继续搜集力拓刺探铁矿石谈判情报的证据,二是调查一些大型钢企是否在利益链条里扮演出卖情报的角色.
力拓"间谍门"事实上揭开了中国钢铁行业长期以来的诸多陈规陋习和不公,行业协会与钢厂、铁矿石贸易商以及民企钢厂之间长期的"利益怨恨"以及对内对外扭曲的行业体制,才是真正滋生腐败和诸多怪相的根源,不触动中国钢铁行业根深蒂固的潜规则并打破利益链条,抓几个间谍和"内鬼",恐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参加铁矿石谈判以来,6年屡屡败北,每一次谈判的成交价都以最高点的耻辱结果结束,和这种内外勾结的利益链条不无关系.
在中国整个铁矿石市场,由于利益关系复杂,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首先,作为行业协会的中钢协,并非中国全部钢铁企业的代表,而只是清一色的72家国有钢铁企业的代言人,中小钢企被排除在外.其次,在铁矿石贸易领域,享有进口资质的企业也只有72家,大量的钢铁企业并没有进口权,这导致一些大型钢企通过高价倒卖铁矿石给没有进口资质的中小钢企,赚取长协矿价格与现货价的巨大差额利润.这种扭曲的利益分割决定了在谈判中,很难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声音,出现中小钢企倒戈也就毫不奇怪.再次,各级政府在铁矿石谈判中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和政策资源,这无疑给力拓等铁矿石巨头提供了更多的寻租的机会.
因此,铁矿石谈判的屡屡败北以及铁矿石巨头在中国肆无忌惮的寻租和刺探情报行为,根子在扭曲的利益链条和体制.国有大型钢企的谈判和进口特权,民企的歧视待遇,政府权力在铁矿石谈判中的无处不在,给国际三大巨头巨大的可乘之机.不改变这种扭曲的现状,即使通过世贸规则力逼力拓就范,长久看,也不会从根本上扭转铁矿石谈判中的不利局面.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