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间谍门"事件不但在国内钢铁行业掀起轩然大波,在有色金属领域亦震动不小,而在泄密程度方面有色比钢铁行业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色行业权威人士透露,海外有色矿产卖家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中方买家核心商业机密,甚至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机密情报,在国内的大宗商品进口中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海外原料卖家在与国内买方的谈判中,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中方买家的价格底线等绝密情报,而国内有色金属产业的制度缺陷使得"泄密"状况难以根本杜绝.
数位有色行业企业高管15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海外精矿卖家依靠在国内市场中的广泛人脉,很容易从行业协会和企业人员处,获取国内冶炼商的底价以及未来政策走向等敏感信息.例如铜锌行业,中方每一次的价格底线以及政策的变动,都会无一例外地被海外相关精矿卖家提前获悉.
有色行业不设防?
与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相比,有色金属的进口谈判相对分散,以加工企业与原料供应商的分散谈判为主.每年年初,国内大型冶炼企业会与海外主要的精矿供应商签订加工费长期协议,在其后的合同签署中,众多冶炼企业会以此为基准,同时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与海外精矿供应商确定加工费.
国内一家大型冶炼企业负责进出口业务的高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因为存在更为灵活的议价方式,与国内钢企相比,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在与海外精矿供应商的谈判中处境相对较好.但冶炼企业缺乏议价能力,在谈判过程中的泄密问题也广泛存在.
"与海外谈判团队、小团队决策相比,我们知道谈判决策信息的人太多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泄密的可能性."国内某大型铅锌冶炼企业的高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海外精矿卖家可以很容易获得买方情报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国内主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均为国有控股企业.一些企业负责人并不愿意承担决策失误的风险,在与原料卖家的谈判中的决策信息需要在管理团队内部、董事会,以及国资监管部门的认可.
据了解,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行业协会,如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铅锌业分会定期召集主要企业商定策略,例如设定在某一时点前冶炼企业可接受的基本加工费价位,并要求冶炼企业在与海外精矿供应商的谈判中执行.此外,国家在出台与有色金属产业相关的政策前,都会先在行业协会内部征求意见.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