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间谍案"不断发酵,气味吸引了全球商界,影响力远超一起商业间谍案件本身.与中国公众舆论纷纷探讨商业间谍对中国利益的伤害相反,西方媒体和政要则把这起商业间谍案同中国商业环境联系起来.
据经济参考报7月20日报道,澳洲矿商力拓在华的四名员工被拘.中国国家安全部门日前已经明确表态,力拓有关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中国的国家秘密,严重危害中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所以依法对他们采取行动.
与中国公众舆论纷纷探讨商业间谍对中国利益的伤害相反,西方媒体和政要则把这起商业间谍案同中国商业环境联系起来.
力拓案被政治化
在澳大利亚,一些媒体和政客已经措辞强硬地表态:这个事件的背后,既有商业动机,也有来自中国政府的强力干预;既会伤害到中国作为一个经商之地的声誉,还会引发一场中澳之间规模巨大的外交及贸易争端.
《悉尼先驱晨报》称,中国有关间谍和国家安全的法律定义含糊,这让当局在决定起诉时有很大的权力.该报还称,中国把一系列经济和其他数据认定是国家机密.
路透社在一篇名为《力拓案促美关注外企员工在华"公平待遇"》的报道中指出,中国的国家机密法《保密法》使得外国投资者在与国有企业打交道或涉及敏感的经济信息时存在潜在风险.
据报道,中国拘留涉嫌窃密的力拓员工的消息在澳大利亚国内引起了震动.澳外长史密斯连续数日夸张地指责中国,称中国的保密法把澳大利亚"搞糊涂了",并且威胁称,此举将伤害国际对中国的商业信心.澳大利亚媒体和反对派也齐声合唱,质疑中国"乱抓人".
《澳大利亚人报》的报道认为,此案可能破坏澳中关系.《纽约时报》报道说,力拓上月撕毁与中铝达成的195亿美元的注资协议,围绕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矿业事件,两国摩擦正在加大,而且现在中国钢铁企业正与以力拓为代表的铁矿石企业进行谈判,分析人士表示,这一间谍事件的时间"非常奇怪".报道援引布鲁克林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弗兰肯斯坦的话说:"这可能给中国的商业环境泼了一桶冷水,人们可能会问,'我们真想卷入牵扯中国国家利益的高赌注谈判中去吗'?"
"西方迁怒于中国非常不合理"
中国媒体已注意到西方在商业间谍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对西方媒体和政要的妖魔化方式据理驳斥.《环球时报》采访的北京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苏浩就表示,力拓员工被刑事拘留案是中国方面捍卫国家主权,包括经济权益的正常行为,但西方却借这个机会,以扭曲甚至是妖魔化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无端非议实在毫无道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