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间谍门”继续发酵升级的同时,中国的铁矿石谈判也越发变得扑朔迷离。有消息说,中钢协已经停止了同力拓的谈判,转而同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举行价格谈判。
依然没有看到中钢协方面有任何妥协,在过去的几周内,这个代表铁矿石谈判的核心机构在内外交困中挣扎。
7月21日,河北钢铁集团一位中层称,目前,国内几大主流钢厂已经将力拓与新日铁达成的首发价,作为进口铁矿石的临时预付价格。
“这意味着,以宝钢为主的国内大型钢厂已被迫初步接受铁矿石长协合同价格在去年基础上下调33%,至于能不能达到中钢协此前一贯坚持的40%降幅,那就要看中钢协接下来的努力了。”一位央企矿产资源部的负责人对记者称,国内钢厂接受低于预期的价格,是不得已的决定。“谈判期限已过近2个月了,中钢协依然未能与三大矿商达成协议,尽管如此,钢厂的生产安排必须继续,这也对中钢协的权威发出挑战,中方最核心的谈判阵营正被迫分化。”
中钢协首挑大梁
这显然不是中钢协愿意看到的结果。作为首次取代宝钢成为中国铁矿石谈判的主角,一位中钢协人士表示:“由于是首次领导谈判,协会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迫切希望能谈出点成果来。”
“可能三大矿商,包括国内很多同行,都认为协会将退缩,但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协会有大步妥协的打算。”这位人士说。
据了解,为了抓住市场机会达成中方满意的谈判价格,中钢协“做了一切能做的,甚至不能做的也去做了”。
上述中钢协人士透露,中钢协“能做的”,包括统计行业数据、制定谈判策略、将行业意见上传政府部门、规范市场秩序等。
中钢协“不能做的”,就是试图协调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进度。典型的例子是,5月底,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亲自前往宝钢协调涨价事宜,“协会希望各大钢企在这个紧要关头不要涨价,忍一下,钢材价格一涨,谈判的空间明显又减小了”。但6月10日,宝钢上调7月出厂价,并且比预期涨幅还高出200元/吨左右,宝钢的涨价行为“让单秘书长很气恼”。
事后,市场人士将宝钢的涨价行为解读为“对铁矿石谈判结果不乐观”。但7月4日,在智库峰会期间,宝钢董事长回答“为何在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涨价”一问时说:“(涨价)完全是市场行为,是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的决定”,“你看汽车制造现在多火,家电多火,为这些行业供给的钢材需求上来了,价格自然会涨,如果你让我涨造船钢板,我也不敢呀”。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