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稀土工业超常发展,粗放式经营,过量开采,过量出口.为了出口,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把"现代工业的味精"当土卖,也毫不在乎,而成为一个典型的过分依赖出口的畸形行业.从2000年到2006年,稀土矿产初级产品(以REO计,下同)产量从7.8万吨迅速发展到13.25万吨,年均增长9.2%;其中,包头矿(从铁矿尾砂中再选)产量从4.8万吨发展到5.04万吨,年均增长0.8%;氟碳铈矿(主要产地在四川冕宁)产量从1.59万吨发展到3.7万吨,年均增长15.1%;南方离子型稀土矿产量从1.3万吨发展到4.51万吨,年均增长23%.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从6.6万吨发展到15.7万吨,年均增长15.5%.
国内稀土应用快速增长,稀土应用总量由2000年的1.93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6.28万吨,年均增长21.7%.稀土新材料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稀土永磁材料2006年产量41350吨,比2000年的7080吨增长4.84倍,年均增长34.2%;稀土荧光粉产量5871吨,比2000年的1100吨增长433.7%,年均增长32.2%;稀土研磨材料产量6092吨,比2005年增长36.7%;各类车用尾气净化器产量约1000万套,比2003年320万套增长212.5%,年均增长46.2%;贮氢合金产量15000吨,比2003年的4300吨增长344.8%,年均增长51.7%.2006年出口各类出口稀土冶炼分离产品53313吨,比2000年的46700吨增长14.2%,年均增长2.23%;出口金额47823万美元,比2000年的31200万美元增长53.3%,年均增长7.38%.2000年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的出口量约占当年总产量的71.9%,2006年已经下降到34%.
2006年稀土磁体出口量达到11242吨,比上年增长28.5%;出口金额3.03亿美元,出口量占当年产量的27.2%.为了进一步保护资源,推动稀土行业健康发展,从2007年起,国家将稀土矿产品和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列入指令性计划管理.其中,稀土矿产品指令性计划生产指标总量为131780吨.各产区分配指标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75000吨,福建省5000吨,江西省20000吨,湖南省780吨,广东省10000吨,四川省21000吨.产区指标的分配明显地朝综合利用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倾斜,而大大压缩了离子型稀土矿的生产量,同时严格控制四川氟碳铈矿的产量.2007年稀土矿产品实际生产量120800吨,比上年下降8.83%.其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品产量为45000吨,比上年略有下降,但超计划生产9220吨.四川矿区由于乱采滥挖及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进行停产整顿,氟碳铈矿产量只有6800吨,比上年下降81.6%.包头混合型稀土矿产量69000吨,比上年增长37%.国内消费量72550吨,比上年增长15.6%.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