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这半年时间里,中钢协和中国钢厂在铁矿石问题上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谈判历程:谈判之初中方代表更替,由宝钢变为中钢协;近几个月国内现货铁矿石价格和BDI指数的大跌大涨;国内钢铁市场由冷转热,钢价连跌3个月之后又连涨3个月;大钢厂不顾谈判结果纷纷提价和中小钢企数次私下行动;力拓“间谍案”以及市场上流传着铁矿石谈判的种种传言……
尽管如此,中钢协副会长兼华菱钢铁董事长李效伟近日对外界宣称:“铁矿石谈判可能在10天后结束。”他同时也表示,中钢协不会接受力拓与新日铁降价33%的首发价,中国巨大的铁矿石需求决定了中国应该拿到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果的热烈期盼。
按李效伟的表态进行逻辑推算,中方或将在铁矿石谈判历史上首次形成“中方价格”,不过,谈判破裂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存在。若果真如此,中国或许将走现货路线,从价格并不稳定的现货市场进口铁矿石。
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到底会是什么结果?
猜想一谈判结果:成功还是破裂?
最大可能性:破裂——不想接受,但只能接受
“从李效伟的发言看,其实现在市场上并没有新消息或新证据佐证他的说法。所以,中钢协能否在10天内达成谈判有很大疑问。”某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方谈判形势很不乐观,相比三大矿商,并无太多优势可言。
某分析人士也表示,中方今年谈判破裂的可能性很大。“但即便如此,也不用为中国钢厂担心。原则上,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市场化阶段,各钢铁企业也参与市场竞争。毕竟很多钢厂都是缴税大户,所以,在政府扶持下,钢厂提高的成本可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换句话说,即使中国钢厂完全走现货市场引进铁矿石,也不会对钢企本身造成大规模、大范围的负面影响。”
“其实,现在铁矿石谈判已进入垃圾时间,除中钢协在尽量争取外,国内大中小各钢厂都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几乎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赫荣亮表示,部分钢厂关心的或许不是铁矿石价格,而是其成本能否顺利过渡到下游产业,这无疑将挑战下游用钢企业的承受能力。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