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钢材市场和铜市场的上半年分析报告.
受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汽车和房地产等主要下游行业景气回升的拉动,今年上半年国内钢材消费总量3.1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增幅较一季度提高将近5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国铜产品新增资源量为38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
与此同时,钢材和铜等主要金属商品的价格亦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上半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整体处于低位,自5月份以来,钢材价格持续小幅上扬,6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至102点,比4月末上升了6.4个点.
虽然铜价(42870,-1780.00,-3.99%)同比去年仍呈大幅下跌,但今年二季度,上海期货交易市场的铜价从每吨3000多美元一路反弹至4800美元,显示出"量价齐升"的强劲势头.
钢、铜上半年进口"异象"
工信部的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钢材进口降幅远小于出口,累计出口钢材934万吨,同比下降65.4%;进口钢材813万吨,同比下降1.8%.其中,进口钢坯265万吨,不降反升,而增长幅度达25.4倍.
"我国钢坯的主要进口地是独联体国家,而它们的本国货币在上半年大幅贬值,造成钢坯价格远低于我国内市场价格."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表示,货币价差是导致钢坯等钢材产品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
海关分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我国钢材进口量一直同比下降,但4月份结束下降局面,在5、6两个月出现大幅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23.6%、29.6%.
一位钢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一季度已有不少企业在"逢低买进",但由于外贸流程的缘故,钢材从产品接单到进口报关,最快也要2个月的时间.不少企业都是在一季度下单、二季度到货.
货币价差和逢低买进,也可解释铜的进口激增现象--今年上半年,全国进口铜达到188.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30.7%.铜产品新增资源主要来自进口.
"国家趁价格低位进行战略收储,是上半年进口铜激增的主要原因."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高伟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现货交易市场铜均价为34604元/吨,相比去年同期64036元/吨,下降46%.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