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单井规模不低于90万吨的标准,浙商在山西投资的煤矿基本都要关掉。”刚从山西调研归来的吴族春发出了焦虑之声。
吴族春是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有着10多年矿产勘探的从业经历。他认为,随着山西煤矿产业启动了第二轮整合,浙江煤老板已没有出手套现的机会,等待他们的将是被动整合或关闭。
此次,他是“浙商矿业投资发展项目调研组”的具体负责人。几天前,在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的帮助下,吴族春和其他调研组成员与当地的浙江煤老板进行了一次座谈,发现他们陷入了集体焦灼的状态。
中小煤矿成“烫手山芋”
今年3月25日,山西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全省仅保留1000座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而当时,山西共有煤矿2598座,这也意味着将压减60%以上。
这一规划的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底,山西全省共有2012座煤矿要被兼并重组。其中,由山西五大煤炭集团兼并重组的煤矿共1161座,地方兼并重组693座。届时,参与兼并重组的2000多座矿井,将仅保留479座。
“如果单井规模不低于90万吨,浙商投资的煤矿基本要被整合或关掉。”吴族春估计,浙商在山西投资的煤矿可能有四五百家之多,其单井规模多在40万吨以下。
但这只是一个大概数字。因为投资煤矿被当成“高危行业”,煤老板们不希望留下更多信息给公众。
面对被动重组或关闭的命运,从5月开始,山西中小煤矿的老板们就陷入了集体焦灼。
一位姓李的浙江煤老板说,从5月至今的两个多月里,他手头上代售的17座煤矿,一座也没有出手。尽管他每天都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发布消息,甚至开出高达100万元的中介费,但问津者甚少。
因为新政,山西的中小煤矿成了“烫手山芋”,想甩都甩不掉。
“现在谁都不敢接盘,浙商资本根本没有办法退出来。”吴族春说。
浙江煤老板的三种选择
目前,一边是中小煤矿集体焦虑,一边是山西煤矿大整合的七大主体——山西省五大煤矿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积极跑马圈地。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