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1.50 0.67%]业的新监管体系,已近定稿。
8月14日,由工信部制订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下称“《规划修订稿》”)已经完成。一位接触过该《规划修订稿》的人士表示,它可以看作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相当详细地描述了我国稀土产业现阶段的任务要求”。
据这位人士透露,《〈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也已出台,内容与之前的《〈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讨论稿》基本没有区别。
更为重要的是,《规划修订稿》明确了,工信部为中国稀土产业主要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其它相关部门则在工信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对稀土行业的管理工作。此前,稀土行业的监管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
这位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稀土资源,但由于“乱采滥挖、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出口管理不完善”等原因,我的稀土资源流失严重,“已然危及我国的稀土产业安全”。
工信部近期筹划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正是希望通过建立对稀土产业的系统化管理制度,逐步解决稀土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而这份新鲜出炉的《规划修订稿》,已经给出了一个具体的6年发展计划。
源头收紧
稀土业的重整,将从源头抓起。
虽然中国稀土资源丰富,可用储备占世界一半左右,但资源的分布过于分散。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已发现上千处稀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仅稀土大省就有内蒙古、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
而过于分散的稀土资源分布,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上述人士透露,《规划修订稿》将通过“划定大区”来简化我国的稀土资源管理。
按照稀土资源分布情况,《规划修订稿》将我国的稀土矿划分为南、北、西三大区,南区为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北区为内蒙古、山东,西区为四川。
2009年至2015年,我国的轻稀土矿,将重点发展内蒙古和四川,有条件性地发展山东。而中重稀土,则将重点发展江西、广东、福建。
《规划修订稿》还强调,在稀土的开采上,要严格执行指令性计划。2009年至2015年,每年稀土精矿的总体开采规模为13万至15万吨,冶炼分离企业的产量为12万至15万吨。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