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今年以来的煤炭供求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今年1~9月份,新增煤炭资源量总体过剩或许达到1.8亿吨。1.8亿吨无论对于国内煤炭市场来说,还是对于国际煤炭市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这么大的过剩量为什么没有给国内煤炭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相反9月份以来秦皇岛港各煤种价格还有了不小的上涨?答案是,我国煤炭供给存在明显的结构性过剩。
地域性供给过剩
可以把全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分为7个大区: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东北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区(包括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上海)、华中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西南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区(包括内蒙、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西省。这其中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把山西省单独作为一个区列了出来,原因是山西省是传统产煤和煤炭调出大省,煤炭运输条件成熟便利,山西省煤炭产量减少,将对整体煤炭运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我们把内蒙古划进了西北区,原因是内蒙古的煤炭产量重点集中在蒙西地区。
通过对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8月份全国原煤产量累计增加了16726万吨,其中,西北地区增加15217.9万吨,占全国总增加量的比重为91.0%;西南地区增加2883.7万吨,占比为17.2%;华中地区增加2073.9万吨,占比12.4%;华东地区增加897.2万吨,占比5.4%;东北地区增加590.9万吨,占比3.5%;华北地区减少370.2万吨,占比-2.2%;山西省减少4567.1万吨,占比-27.3%。
由此可见,今年以来我国新增加的煤炭产量绝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地区,受此影响,今年1~8月份,西北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上升至36.8%,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5.3个百分点。
山西原煤产量下降,西北地区原煤产量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煤炭生产中心加速西移。由于原有的大秦线以外运山西煤炭为主,煤炭生产中心的西移一方面增加了煤炭运输的难度,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煤炭运输成本,从而支撑了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煤种性供给过剩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