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天气逐渐转凉,但中国钢铁生产的火热场景还在持续。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粗钢产量1.53亿吨,创历史新高。虽然目前钢价仍在低谷徘徊,但由于边际利润的存在,中国的钢厂并未大规模减产。
在观察人士看来,三强的行为,要么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要么会给产品涨价提供支撑,最后的目的都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蓄力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左右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格局。
澳矿野心勃勃
虽然过程不太愉快,但今年的澳矿绝对算是中国市场上的赢家。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澳矿达1.97亿吨,同比增长39.5%,占总进口量的43%。在铁矿石三强中,澳矿依然保持了领先地位。
与巴西矿比,澳矿的海运成本低;与印度矿比,澳矿在品位上高。这样的优势使得澳矿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今年以来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更是刺激了澳矿的扩产节奏。
必和必拓公布的2010财年第一季度(7~9月)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铁矿石产量为3010万吨,同比微增1%,环比则大增11%。力拓公布的2010财年第一季度生产情况也显示,公司在该季度的铁矿石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750万吨,同比增长12%。而得到中国资金支持的新兴铁矿石供应商FMG,当季铁矿石发货量更是劲增19%,至950万吨。
“中国的经济复苏势头依然强劲。发达经济体方面虽有一些复苏迹象,但根基并不牢固,需求波动性很大,我们认为起码要等到2010年中期才能真正看清其真实需求状况。”必和必拓季报中如此肯定了中国需求的确定性。
西澳大利亚州政府驻华商务代表处首席代表庄彬俊之前也公开表示,目前西澳铁矿石出口的50%依赖中国市场,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