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一些浙商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不过这一次,他们将“出海”淘矿,浙商面对的考验更多。面对海外企业迥异的经营模式、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以及陌生的商业运作模式,浙商不得不加倍学习,加速“充电”,尽可能快地提升自身素质。
发现“新大陆”
11月11日,许多浙江老板奔向了杭州西湖边的凯悦饭店。
这一天,矿产资源居世界前列的澳大利亚西澳州,带着高岭土、锰矿、铅锌矿等20多个合作项目来到杭州,出席“2009浙江――西澳大利亚州经贸投融资洽谈会”举办的“金桂论坛”。
这个事先未经媒体宣传的活动,却吸引了600多人参加,相当部分是“不请自来”的浙商,以至于吃中饭时,预先准备的自助餐券都不够用了。
不仅是西澳州,上个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加拿大等国来中国推广矿业项目,都受到了浙商的追捧。
凯悦饭店的推介会现场上,西澳州矿产商杰夫瑞被团团围住,卖力地向浙商讲解矿产项目,脸上渗出了细密汗珠。而在他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屏幕上,各式矿产地图也让人眼花缭乱。
逗留澳洲做生意的诸暨兴荣木业总经理杨洪文,是从澳洲赶回国内的。董事长因为大雪被堵在太原机场,只得派他先来杭找矿。
从热情的浙商递上的一张张名片可以看出,他们从事的产业可谓五花八门:汽摩配、纺织、服装、家俱……尽管他们对矿产投资并不熟悉,但在他们眼里,海外辽阔的矿产版图已经勾勒出一片投资的“新大陆”。
投资海外矿产,浙商刚起步。据省矿业协会会长汤文权介绍,我省民间资本投资海外矿产时间短、数量少,但“触角却很长”,钱江集团旗下的“天江矿业”在遥远的尼日利亚有矿产项目。乌兹别克的金矿、铀矿,蒙古国的铁矿、萤石矿,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地的金矿、铁矿和钾盐矿,以及南美等地的矿山,都活跃着浙江民间资本的影子。
“不过,也许我只掌握了浙商海外投资矿产的冰山一角。”汤文权感慨地说,近年来跨行业到海外开矿的浙商多起来了。
事实上,浙江乃至中国资本正大举扩张海外矿业。来自省商务厅的数字显示,至今年9月30日,经核准在澳大利亚投资的浙江企业累计98家,投资总额约为1.4亿美元,主要涉及采矿、建筑等行业。商务部网站日前发布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额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43亿美元,主要领域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等。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