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正在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准备建设两个千万吨级的钢铁生产基地,目前正在等待政府部门的正式批准,不过日前中央管理部门明确表示,这两个项目需要“暂缓启动”。
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等待由工信部组织制定的《钢铁行业准入条件》和《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的出台,从而根据上述文件核准沿海项目,但这两个文件并未如业界传言那样在11月15号左右出台。
不过,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表示:“向沿海转移,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首钢京唐公司总经理王天义介绍:“首钢将产能搬迁到曹妃甸,不仅仅是简单的搬迁,还承担着产能升级的任务,这也是国内钢铁业沿海战略的重要任务。”
据了解,除了上述大型钢企,包括鞍钢、山东钢铁、河北钢铁等中国钢铁业的生力军,正在集体向沿海进军。
向沿海转移
事实上,中国钢铁业向临海转移的大趋势、大格局已经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悄然形成。宝钢之于湛江,武钢之于防城港,首钢之于曹妃甸,鞍钢之于鲅鱼圈,围绕的都是“向沿海转移”的战略。
去年年底,山东钢铁迅速与日照钢铁签订重组协议,旋即实质性启动莱钢、济钢资产大整合。
山东钢铁整合之迅速,令很多业内人士颇感意外。对于山东钢铁收购日照钢铁,日照钢铁副总经理王立飞曾感叹,“在此之前我们没有直接接触,我们觉得有些事情进展会比较缓慢,没想到会那么快。”
尽管重组方之间的利益错综复杂,但山东钢铁依然执意“亡羊补牢”。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深知此乃大势所趋:“山东省一直想在沿海搞大钢铁,但下手晚了,晚了也要弥补是不是?”
按照计划,山东省将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这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其中,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规模2000万吨,保留日照钢铁500万吨钢生产能力,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模。
此外,“城市钢厂环保搬迁”也成为沿海战略的伴生效应。
按照产业政策所提,推进城市钢厂搬迁的目的,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其中,被点名要求搬迁的钢厂,除了首钢,还有广钢集团、杭州钢铁、石家庄钢铁、青岛钢铁、抚顺钢铁、重庆钢铁[5.99 -5.82%]等。以上钢厂,除了重庆钢铁搬往矿源地区,其他搬迁目的地均为沿海或沿江。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