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巨头不断推高铁矿石现货价格的压力下,中方开始加快从谈判外围布局.有消息人士透露,针对今年2月推出《钢铁行业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自律公约》(以下称"公约")内容,近期将推出新的补充部分.据悉,该项补充将对铁矿石进口秩序有更加严格明确的评定和实施标准,其中涉及具有进口资格的70家钢企和42家贸易商.
此举无疑可以看出,中方在整顿国内市场秩序的力度正不断加强.在对内控制超量进口和防止囤矿倒矿行为的同时,也将有利于改善我方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劣势地位.
"公约"将补充哪些内容?
尽管并未透露公布的具体时间,但上述人士说,"公约"的补充部分由中钢协和五矿商会等部门共同研究讨论敲定,随后将召开会员大会.一旦会员企业表决通过该方案,将在会员单位率先实行.
该人士表示,上述补充条款中将综合多方面对进口资质企业进行规范.一方面,将重点审查生产企业产能和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杜绝进口矿石流向落后产能,同时对环保和安全方面也将设定更为严格的标准.
另一方面,对于拥有资质的贸易企业,主要在资金、规模和服务方面设定门槛.是否具备资金规模、优势的矿石进口货源和专业的服务意识成为考核重点,其中在进口规模方面,之前规定的年进口量需达到70万吨的标准也将提高.此外还将严格执行铁矿石进口代理制,防止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囤矿倒矿进行牟利.
笔者多方了解到,该项补充部分将参照并配合国家产业政策进行实施,相关政府部门也将依照其中细则对企业进行严格监督和审查.一旦通报后没有整改,将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并取消其进口资质.
有利于中方铁矿石谈判
上述补充部分出台将有利于我方整顿市场秩序,为铁矿石国内市场建立一个更为公平的交易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从内部理顺需求,防止过量进口铁矿石,避免三大巨头暗中操纵铁矿石市场秩序,从而增强中方在谈判中话语权.
在铁矿石谈判的敏感时期,这似乎是一个信号,在钢铁行业产业政策基础上,后期相关部门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铁矿石市场的整顿力度.
杜薇认为,该项补充条款的实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整顿资质企业的同时,对于一些没有进口资质的钢厂,如果产能、规模和环保等各方面都符合条件,可以适量地批准其进口资质.此外,她表示,应该要考虑多方利益,特别要考虑游离在长协谈判之外的民营中小钢厂,在推行铁矿石进口代理制的同时,平衡中小钢厂的实际利益,避免市场的混乱局面.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