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2日,全国网络及报媒传出消息: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在重庆綦江大罗发现大型煤田,可采煤层4层,厚度达到8米,预计可探获煤炭资源储量2.13亿吨。这是我市近两年在探获綦江小鱼沱、合川盐井等大型煤田之后,地质找矿的又一重要突破。同时在钻探该煤田的过程中创下了西南第一、全国第二煤勘超深孔纪录。钻探这西南第一超深孔的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为重庆经济发展抒写了怎样的成就?
不惜代价 誓达钻探目的
据悉,一般煤炭钻探的深度大多在1000米左右,可在綦江县松藻矿区大罗井田煤炭资源钻探已完成的两个钻孔,一个终孔深度达1642.37米(全国煤炭资源最深孔为1675米),一个达1545.98米。
2008年6月6日,綦江县打通镇吹角坝,西南第一井―――ZK3号钻孔开孔。7月21日,在相距2公里的ZK2号孔开孔。两个钻塔高高矗立,钻机不停地轰鸣。但是当ZK3号孔钻进到1007.73米深时,遭遇到了地质结构构造中较为罕见的古岩溶,钻孔中起润滑、冷却和护壁作用的泥浆全部漏失。了解钻探知识的都知道,没有了润滑、冷却剂和护壁剂,钻头在与岩石的磨擦中发热烧钻,孔壁破碎岩石、松软泥土就要垮塌卡钻,让1000米长的钻杆根本动弹不得。为此,在长达4个月的堵漏过程中,专业的堵漏剂和水泥、黄泥、锯木粉、黄豆、海带,一切新老土洋办法全用上了,仅水泥就耗用30余吨、泥浆40余吨,耗损各类管材1500余米。然而效果却并不明显,因为该段地层不仅有溶洞,并且岩层破碎松软。本应四五个月完成的项目,一年多都没有结束。
时间拖得太久了,成本早已超出了当初的预算。要继续打下去,只有采用“螺杆钻进分枝造斜”的新工艺,即俗话说的在孔内转弯,绕过“拦路虎”的办法实施向前钻进。这就要多打1900米的计划外进尺,增加两到三倍的工作量,这样的工程不仅不能赚到利润,反而会亏损严重。据介绍,曾经就有这样的一些钻探施工队伍,当遭遇艰难的钻探或者亏本工程之时,他们宁愿贱卖设备而一走了之,也不愿再向下钻进一尺了。
面对困境,工程二处干部职工激起了一股“牛劲”:“既然上级把这个项目交给了我们,不惜代价也要完成任务!”因为重庆一三六队是全国煤炭工业“地质勘查功勋单位”,荣誉比千钧还重。而且,这一次钻探任务是重庆大型煤炭资源勘查项目上的最后一搏,事关重庆市未来能源的接替和发展。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