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浙江温州出现一股商人"返乡潮".在浙南平阳、苍南两县,笔者碰到不少前些年"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市场先行者.
李先生在外投资煤矿,因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回到家乡.他总想找条出路,甚至梦回"旧地",但到过去的地方发现市场依旧,在对方城市宾馆住几天又扫兴而归.他说,"时间、精力与金钱全部花费在来来去去的旅途中".
这位温州商人告诉笔者,根据规模大小不同,一个矿山管理层有三四十名至六七十名人员不等."目前返乡的上万人队伍无事可干,天天在盼望着何时复工".
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中心支行调查,苍南县在外投资煤矿及井巷技术工人有10万人.平阳县民间投资矿山的规模与队伍更为庞大.仅该县水头镇就有80%的家庭参与矿山投资经营,不少资金来源于民间集资与借贷.
温州商人投资规模较大的煤矿时,投资者往往将其分为若干股份,小额投资者通过亲戚、朋友关系跟大股东攀上关系"搭股",大股东有中股东,中股东套小股东,彼此之间没有借据、契约、欠条等书面凭证,全凭乡村邻里关系作信用,形成"金字塔"式的民间集资对外投资模式.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