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宫庙镇去往大邑出江煤矿3号井的崎岖山路上,没有看到几个路人,在秀美山水的掩映下,矿井显得格外扎眼。离矿井不远处的矿工宿舍已变得空空荡荡,路边写有“录像、卡拉OK”字样的小店内,也早已人去楼空。昨日上午11点20分,随着一对装满煤块的矿车从3号矿井中缓缓驶出,出江煤矿所有矿井均已停产。那一刻,也宣告着成都正式告别“产煤时代”。
11时20分
“最后一吨煤”运出矿井
崎岖的山路、整齐的矿车、黝黑的面庞……昨日上午,出江煤矿栗子坪分矿(俗称3号井)矿井外,一切与往常一样,几名矿工在井外等待着矿车的出井。但与往常又有不同,他们等待出井的是成都产出的“最后一吨煤”。此前,出江煤矿作为成都最后一个关闭的煤矿,已相继停产了4对矿井。
11时20分,“咣咣……”一对矿车缓缓驶出矿井。“这是成都产的最后两车煤。”矿长伍德全介绍,这些煤总共有1吨重。在这对矿车出井后,3号矿井也将停止产煤。最后一个矿井的停产,意味着成都正式告别“产煤时代”。
“但封井要等到月底了。”伍德全说,接下来就是收拾、整理矿上的机器和材料。笔者看到,大量的顶木正从矿井中陆续运出,整理好后堆在一起,工人称“有两千方”。
运顶木、拆机器、收矿车……10多个工人在矿井外的通道上忙碌着。家在出江镇上的矿工汪世高说,矿上有矿工三四百人,只剩下他们几个工人。他说,他在这里采矿5年了,每个月能挣1700多元,煤矿关停后,他就将寻找新的工作。
39年牵挂
“第一代矿工”前来道别
昨日中午,3号矿井还迎来了5位特殊的客人———已经离开3号井20多年的“第一代矿工”。
老矿工汪世荣介绍,该矿于1970年6月开始建矿,1975年正式投产。而他1971年就来到矿上工作,“那时绝大多数人都是知青”。他在该矿工作了18年,后来返回成都工作。但是离开的20多年间,他从没有忘记这里,并牵挂着这里。
据了解,这5位特殊的客人目前均已退休在家,听说该矿要关闭的消息后,他们就特意赶回来和3号井道别。“看看矿井,看看老工友,拍拍照片留个纪念。”他们说,30多年过去了,他依旧牵挂着这个矿井。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