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正是历年来召开煤炭订货会的时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出了《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鼓励签订长期合同,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电(600795,股吧)煤市场价格指数。并称将减少中间环节,不得行政干预企业签订合同。
煤炭订货会终结
去年年底在福州召开的煤炭订货会上,煤电双方不欢而散、一单未签令煤电订货会形同虚设。由于2008年煤价大幅上涨而造成电力企业亏损,占据电煤市场半壁江山的五大发电集团联手华润集团,希望煤炭企业让步,降低重点合同煤价;而煤炭企业寸步不让,提出了煤价上涨的要求,结果在这场谈判中,煤电双方决裂。
中银国际电力行业分析师于念这样表示,其实现在开不开煤炭订货会都一样。
据介绍,煤炭订货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形成的交易制度。尽管煤炭业本身已市场化多年,但由于用煤大户电力部门市场化未能同步,故煤炭订货会这种模式延续多年,未有改变。2005年,主管部门明确希望将订货会向市场化方向推进。这一年的会议没有沿用“煤炭订货会”的名称,而是冠以“2005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政府也宣布不再设定涨价上限,而由电煤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交易价格。
近年来,煤炭订货会已被称为煤炭领域的“计划经济的恐龙”:每年订货会成本极高,效率非常低下。而延续多年的煤炭订货会是否就会取消?“不再召开合同汇总会。”国家发改委在文件中这样规定,并称,供需企业签订的全部合同,须登录中国煤炭市场网(www.cctd.com.cn)煤炭网络交易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分行业、分企业的汇总数据。委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整理网上合同签订情况。
意见强调,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意见指出,改变目前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的做法,由企业在规定时间自主选择适当方式,分散进行衔接。
国家发改委也淡出了煤电谈判。意见指出,国家发改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国家发改委在文件中指出,在衔接落实运力的过程中,发改委和铁道部、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对严重违背衔接原则、政策和运力意向框架,有可能对煤炭稳定供应带来重大影响的,予以必要的调整。协调解决衔接中的问题。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