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忧外患,08 年铜消费谨慎乐观
2008 年将是次级债危机爆发的高峰期,欧美日等传统经济强国铜消费将进一步恶化。在次级债危机和国内宏观紧缩的双重压力下,需谨慎乐观对待中国因素,预计08 年中国铜消费增长率为7-8%,07 年铜消费增长率为9.09%。
铜精矿VS 铜冶炼 精矿供应紧张将放缓
2008 年全球铜矿供应持续紧张,但新增冶炼产能回落,总体铜矿供应缺口有所收敛,从而全球铜矿供应紧张与冶炼扩张的矛盾有所缓解。
但中国可能是个例外,08 中国冶炼高存量和原料进口高依存度使得铜矿供应的结构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在低加工费的背景下,中国冶炼厂将有减产的可能。
08 年铜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总体而言,08 年全球铜市将维持脆弱平衡,铜供应过剩较07 年略有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 年铜价将呈现高位震荡,阶段性反弹的态势,均价较07 年有所回落,预计在6400-6600美元/吨之间。
“中国因素”再一岁 “高位震荡”又一年
2007 年铜市基本复制了06 年的铜价走势,其中不同的因素演绎了相同的铜市。
07 年LME 铜价走势图
07 年LME 铜价走势图。(来源:文华财经,金瑞期货金属小组)
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铜价的走势,我们仔细地回顾了过去一年铜市场的变化,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启示。按照主导行情的因素变化,我们将07 年的行情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月-2月 底部盘整 (LME 铜价:5300-5800)
焦点:LME 库存持续保持高位(20 万吨以上),现货持续保持贴水10-40 美元/吨;
上海库存3 万多吨,现货升水高企;
2 月底-3 月 铜价持续上涨 (LME 铜价:5800-6700)
焦点:主要是市场预期中国春节后的消费将旺盛,加上基金空头平仓、新指数(6710.685,61.43,0.92%,股票吧)基金入市、
外国经济数据等因素更推动了铜价上涨;
LME 库存迅速从21 万吨下降至18 万吨,现货贴水状态改成升水状态,并大幅上涨至50 美金/吨左右;
上海库存下降至3.2 万吨,现货持续保持升水;
4 月-5 月 铜价持续主升浪,上涨突破8000 (LME 铜价:6700-8000)
焦点:秘鲁矿工罢工、美国经济数据改善和美元贬值支撑铜价持续走高;
LME 库存进一步减少至15 万吨,现货升水保持30-70 美元/吨;
前期大量进口的精铜陆续到港,国内铜供应相对充裕,使国内处于被动跟涨的态势;
高铜价开始抑制消费,并出现了明显的“铜替代”现象;
5 月-10 月 铜价主要以7000-8000 区间展开“W”型大震荡行情 (LME 铜价:6700-8300)
焦点:美国次贷持续恶化以及相关经济数据不断下滑,使西方发达国家的铜消费表现疲弱;
中国冶炼产能持续扩大,导致铜精矿供应紧张,加工费持续走低;
全球罢工风潮兴起,蔓延至波兰、秘鲁、智利和赞比亚等国家,支撑铜价高位震荡;
下半年,中国紧缩货币政策陆续出台,高价铜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铜消费,加上理性采
购(以产定销)使国内铜消费表现较预期弱;
LME 库存“V”型走势,库存从15 万吨下滑至10 万吨后盘整,随后又上扬至16 万
吨;相反地,伦敦现货升水呈倒“V”型,库存下滑使现货升水曾经从60 美元/吨爬
高至160 美元/吨的高位,随着库存的筑底反弹,现货升水迅速下滑至0 美元/吨附近;
上海库存与LME 库存发生明显的背离,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全球铜库存转移的
现象严重,二是进口铜和产量的集中上市。从表面上看,上海库存与铜价发生背离,
但随着后期的铜价下跌,恰恰体现了铜价“中国因素”才是真正的主导地位;
11 月 受中国铜供应相对过剩,沪铜开始领跌,使伦铜从7600 迅速下跌至6500 重要支撑位, 随后沪市的套利盘、套保盘、消费买盘和投机抄底盘使铜价展开了极地反弹,最终因中国 消费未真正启动,使铜价于7000 下方再次受阻 (LME 铜价:6500-7600)
焦点:美国经济数据仍不乐观,特别是房地产陷入衰退;
中国海关公布10 月份中国产量35.7 万吨,使市场担忧中国铜供应短期过剩;
LME 库存持续上涨至19 万吨,贴水进一步扩大至40-50 美元/吨;
上海库存从 5.6 万吨迅速下跌至2.7 万吨,现货表现为紧张,升水大幅提高至1000;
12 月 截至14 日,铜价保持6500-7000 区间震荡,多空双方分歧较大 (LME 铜价:6500-7000)
焦点:美国经济数据继续下滑;
中国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中国铜冶炼企业停产整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07 年国际铜价的起起伏伏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西方经济体的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因素”的发现与反思、冶炼产能迅速扩张和罢工事件持续不断等。审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觉得其中的一些因素将有所演变,并持续地影响着08 年国际铜价的走势。
第一部分 “中国铜消费”考试将近 “定价权” 易主势在必行
全球精铜消费(单位:千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