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这是一场博弈。
国际铁矿石巨头正试图“关闭”谈判大门。昨日来自国内媒体的报道称,和之前的沉默不同,近期,三大国际矿山中“两拓”(力拓与必和必拓,另一大矿山为淡水河谷)在铁矿石谈判方面态度似乎更加强硬,意欲“冷落”中国,通过与日韩达成“首发价格”逼迫中方妥协。
中国是世界头号钢铁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根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共进口铁矿石6.27亿吨,累计增长41.6%,创下历史新高。目前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大约为50%左右,一度高达7成。
许多人搞不明白,中国是个铁矿石大买主,每年谈判都陷入被动,这简直是笑话。就国际铁矿石市场而言,这些年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总体而言基本处于供需平衡,其间很多时候还表现为供大于求。这就奇怪了,按照常理,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掌握着最大的筹码——中国是大买主——提出“量大价优”,达成“中国价”的目标似乎并不难实现,而事实却是几乎年年碰壁。
实际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虽然是世界头号钢铁大国,但是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方面,与国外巨头还有差距,中国钢铁行业无论是质量、品牌、技术含量,还是国际市场定价权、话语权都稍逊一筹,中国钢铁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像一盘散沙,市场集中度不高,这些都是造成铁矿石谈判受制于人的因素。
与铁矿石谈判碰壁同时存在且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混乱,导致目前铁矿石超量进口,同时中国钢铁行业面对国际矿山的金钱诱惑,自己先已分化瓦解。所谓“力拓间谍案”就是明证,首钢、济钢、莱钢这些大型钢企均有人员涉案,确实值得深思。
尽管中方在铁矿石谈判方面确实存在软肋,但是三大矿山面对中国为数众多的钢企要想全面完胜也是不容易的,中国铁矿石谈判难就难在这里,毕竟,中方作为一个整体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现在看来,三大矿山是把谈判的博弈场所搬到了中国的邻国,实际相当于中国家门口,试图采取孤立的办法,撇开中方寻求突破。
具体分析,三大矿山未必真正试图关闭谈判大门,也显然不是缺乏诚意,试想,谁会轻易放弃眼前最大一块肥肉,扔下西瓜捡芝麻。三大矿山之所以采取上述策略,与中国钢铁业和官方机构在铁矿石问题上同样强硬的立场和目前的僵局有关,目的就是想迫使中国亮出底牌,挑战中国的底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