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进民退”之火从钢铁和航空等行业一直烧到了矿业,山西煤矿重组成为去年第三季度的舆论焦点。为了甩掉“带血的GDP”造成的安全隐患和阴影,山西“请”来了8家大型国企以及7家地方煤炭企业,对当地的中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此举虽有效遏制了之前粗放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但同时也给这些小矿主们带来沉重“打击”。
对此,清蓝金融矿业首席顾问郎伟国博士认为,整合是中国矿业的必然趋势,行政干预之外,用市场化方式解决更应水到渠成。他表示,“矿业公司的规模再小也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经济实体,因此很多问题可以用市场自身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山西关闭一些小煤矿,首先不应由行政、而应由市场来解决。如果硬性关闭,可能会导致大量人失业。如果有一个资本平台能支撑这些矿业公司相互持股,由大的龙头企业来主导,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自然地整合出一个大的矿业公司,这时就不需要政府行政干预了。”
矿业板抢占“先机”
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可否有专门针对中小型矿企的资本平台?
由于矿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风险大、金额多、周期长、现金流回慢,因此传统的矿业资本平台大都集中于矿权流转和交易,不仅过程复杂,退出形式也单一。而在国内A股上市的矿业公司,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尤其对于几近没有现金流的勘探公司而言,进入主流资本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中投圣泉投资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前美国纳斯达克中国区主席潘小夏说,“对于民企而言,上市是今后生存的唯一方法。”他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山西蒲大煤矿为例,“在山西的这次煤矿重组中,蒲大本来应该是被整改的那类公司,但正因为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原因,反而变为牵头组织的公司之一,这几乎就是反败为胜的典型。”
但目前,国内多数中小型矿企的规模远远达到不到国内现有资本市场上市的要求,“其实,上交所曾经和有关部门商讨过有关矿业板的事,但最后没有成行。因为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要求是基于《证券法》提出的,所以任何一种可能性都不可能逾越这个本质的原则。”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而天津股权交易所(下称天交所)与清蓝合作,在2009年第三季度推出的矿业板,从某种程度上不仅解决了这类企业上市融资难的问题,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整体性来说也填补了一个空白。
[1] [2] [3] [4] [5] [6] 下一页 |